王翔:牙医的戏剧梦

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辛未

  第一次见到王翔的时候,他正在剧场外和工作人员讨论,认真且忙碌。王翔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穿着白大褂的牙医,另一个则是蓬蒿剧场的艺术总监。这个小剧场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每天他都要穿梭于医院和小剧场之间。这段时间,蓬蒿剧场正在举办第四届南锣鼓巷戏剧节,王翔一面准备着今晚要举行的活动,一面筹划着剧场未来的安排。

  走进东棉花胡同35号,就能看到沿路的墙壁上贴着蓬蒿剧场的演出海报和场次安排。进到剧场里面,玄关处写有“戏剧是自由的”的标语,这也是王翔的艺术理念。

  对于王翔来说,做牙医并不是他的初衷。1977年恢复高考后,当时当兵的王翔决定考大学,他来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牙科连锁诊所——今日齿科。虽然在外人看来王翔的生活和事业非常成功,但他自身却并不满足,有感于这个社会的拜金主义和物质欲求,他想做些什么来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抗拒精神生活中的恐惧和贫乏,在部队就很喜爱文学和艺术的王翔决定创办一个民间小剧场。

  “当时为了剧场的名字,我想了3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后来在去看话剧《李白》的时候,里面一句李白的诗让我灵感一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来才有了这个名字。”王翔说,“蓬蒿人的意思就是普通人,我希望通过剧场的建立,能让更多普通人接近艺术。”2008年9月,蓬蒿剧场正式成立。到现在为止,剧场一共上演了1200多场、160多部戏剧,并且独立出品了20多部戏剧,承办了6个戏剧节。

  为了做剧场,王翔前期投入了120多万元,现在不仅分文未回,每天还得为剧场的正常运营搭上千元,这让蓬蒿剧场的生存一度很困难。“这两年政府也给了我们一些补贴,但是远远不够剧场的正常运转,房租和其他的运营成本也在上涨,我现在只得用牙科诊所的部分收入来补贴剧场运转。”王翔无奈地笑着说。

  除了资金上的问题,最令王翔感到苦恼的是一些合作者的素质不高。“艺术家是生命的命脉,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热爱艺术的艺术家,但现在他们却被商业化、娱乐化的元素所包围,很难创作出优秀的剧目。”王翔说,“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改变这个现状,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许在别人看来,王翔是一个为了艺术而奋不顾身的“疯子”、“傻子”,而在王翔自己看来,他是为了人们精神诉求而努力的“工程师”。艺术于他,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

  在创办蓬蒿剧场的时候,王翔就把它定义为公益性。“艺术产品并不是娱乐产品,它是一种对精神灵魂的洗涤,所以艺术应该远离商业、远离宣传,艺术家也应该走进观众的内心。”王翔说,“每个人都有接受艺术的权利,虽然社会的风气是趋利的,但我希望能够通过公益性的民间剧场,给所有人以接近艺术、欣赏戏剧的权利,让艺术更纯粹、更干净。”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做一本关于戏剧发展的白皮书,通过努力,可以给艺术、精神领域的发展带去一丝曙光。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