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浦南古傩文化可望拥有专项研究基地

时间:2013年03月08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惠玲 韩丰

  “书童”乐呵呵地摇晃扇子,时不时甩甩辫子;“七品官”举着“风调雨顺”的牌子,摇头晃脑……伴着锣鼓声,幽默诙谐的古傩表演在近日举办的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民俗文化节上演。

  此次文化节参演队伍众多,狮队、大鼓凉伞队等阵容都很强大,但最抢眼的还得算古傩表演。浦南古傩,闽南语称为“大”或“大头仔”,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已无从考证。据说,自唐朝末年起当地百姓便以古傩出巡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驱魔逐疫,久而久之成为当地习俗。古傩表演时,表演者要在身体外套上一个大竹筐,穿上古代戏剧服饰,顶部装上一个比头大3倍的面具,随着歌仔戏的打击乐且行且舞,并做出夸张滑稽的动作。自浦南古傩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浦南镇申请到专款28万元,用于古傩的保护、发展。浦南镇文化站站长李建文说,该镇已建立了浦南古傩保护与管理体系,组建了浦南古傩少儿表演队,以培养后人。为加强对浦南古傩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浦南镇还将与当地高校、研究所联系,成立关于浦南古傩的专项研究基地。


(编辑:单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