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环境对许多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摄影也未能置身其外,导致2022年摄影创作的体量和往年相比有所减少,进而不可避免波及到摄影领域其他各个方面。所幸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摄影人依然勠力前行,一方面尽可能地坚持创作,一方面顺应形势要求,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其他领域。摄影艺术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并体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摄影积极服务中心工作,呈现诸多亮点
喜迎党的二十大是2022年的重要主题。2022年10月1日,“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幕。展出的150多幅摄影作品,以“奋斗”和“幸福”为主题,分为“心之所向”“物阜民丰”“文以兴邦”“乐业安居”“美丽中国”5个板块,用具有民生视角、艺术感染力强的摄影作品体现宏大主题。此外,全国各地也纷纷举办摄影展,礼赞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
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论是开幕式上的图片展示还是在主新闻中心亮相的新华社图片展示屏,都刷足了摄影的“存在感”。大量图片报道丰富了社会大众获取冬奥信息,中国摄协北京冬奥会摄影小分队更是全景记录了冬奥会的方方面面。稍后举办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一起向未来——新华社双奥主题图片展”、“平凡的伟大——镜头书写双奥遗产文化影像主题展”等活动,又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梳理奥运故事。
乡村振兴同样是广受关注的主题。2022年一开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摄协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就走进了华北抗战的中枢山西省武乡县。第十五届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也以“大美西南乡土之约”为主题。其他聚焦乡村的活动还包括重庆市乡村振兴影像记录行动、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见证摄影展、中国·长乐三溪乡村摄影文化节、嵊州十年全家福摄影展、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摄影展、“村里来了一帮照相的——筑梦桃园纪实摄影创作活动”阶段成果汇报展等。
传统知名摄影项目引人瞩目
尽管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些摄影界的传统项目和重要活动依然克服困难如期举行,维持了以往的较高水准,成为摄影人的学习目标和竞技之地。备受摄影界瞩目的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虽然因为疫情推迟了一段时间,但还是双双在2022年举办首展,展示了中国摄影人最近几年的最新成果。作为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也在2022年启动了申报、推荐工作。
主要摄影节展突出各自学术定位和特色,并更多使用了网络、新媒体等新科技手段。以“新影像:新时代·新视界”为主题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坚持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摄影文化品牌。第二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如期举办,其中学术展以“新摄影20年”为主题。第五届宁波摄影周以“江河”为主题,深耕本土,辐射多元地域文化。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则突出“摄影,让上海会见多彩世界”的主题。一些长期坚持的品牌性活动,例如第十届“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第三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第十七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等也纷纷举办。
此外,结合业界和形势的发展,2022年还新创办了一些品质优秀、未来可期的摄影活动。在丽水举办的以“世界影像,丽水坐标”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摄影大会,强调“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宗旨。以“影像:前景·共蓉”为主题的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集中推出一批国内外摄影大师个展。首届中国微视频摄影大展是摄影界首个以短视频为主打内容的品牌活动。配合知名的珠海航展,举办了“天空有多遥远——中国航空航天摄影作品展”。以“乐士之约”为主题的首届珠海香山文化影像艺术周,集中呈现了本土优秀摄影作品。
回顾和梳理成为许多优质摄影项目共同关注的主题
2022年摄影人投入更多力量对既有作品进行整理和开掘。一些作品回顾以群体的方式进行,中华世纪坛展出的“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大展”云集当代100位中国摄影名家的经典之作,以作品的艺术成就、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为主线,展示中国影像艺术的多元生态。在陕西举办的“重回现场:陕西摄影群体‘麦客’主题展”,梳理了陕西摄影群体“麦客”主题作品,并将其“带回”关中乡村,发挥展览的现场特性。
也有一些摄影名家回顾性大展。“微观宏图——朱宪民摄影展”是朱宪民迄今为止在国内规模最大、展出作品类型最丰富的回顾展览。“珠海记忆——李伟坤摄影作品展”梳理了李伟坤对珠海40年的关注和一代珠海人的集体记忆。河南省美术馆从学术性角度出发,连续举办“黄河流年——于德水摄影作品展”和“吾城吾乡——余海波摄影作品展”。林坚的“贵人·贵事·贵情”四十年作品典藏展贯穿了40年贵州群众的生活原貌。
2022年还新增了一些专门化的影像馆。武汉影像艺术中心开馆,将以展览作为工作重心,同时重视影像出版与理论文献的作用,开设“在场”“焦点”“逐帧”三个系列公共项目。曾毅国际摄影博物馆在济南开馆,展出曾毅本人代表性作品及文献资料。博物馆可以为国内外著名摄影师举办个展,还兼有举办各种综合性展览的功能。
摄影学术活动积极开展
伴随着摄影界对理论的重视,一些摄影活动越来越注重学术含量。第八届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以“重构的风景”为主题,特别邀请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探讨嫁接摄影艺术与乡建实践的创作思路。北京展出的“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影展呈现了20世纪20至80年代的400多件作品,力图展现广阔的现实主义图景,以及其中“人”作为观察者、记录者、被拍摄者,以及历史和拍摄主体的多元价值。浙江杭州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回望传统山水人文精神,探索“宋韵迹忆”的视觉新貌和山水影像创作的新方法、新观念、新视界。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组织了“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展示摄影及其催生的现代性视觉机制被中国人接纳转化的过程。“致敬经典,区域曝光系统经典传承&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第一次致力于将传统的“区域曝光法”应用于科技进步的时代语境。此外,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与影上书房(嘉兴)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入榜图书也在8月正式揭晓。
2022年还是中国摄协原主席高帆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红色摄影先驱沙飞诞辰110周年。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中国摄协主办了纪念高帆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激励广大摄影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河北省摄协组织“晋察冀边区红色摄影野外考察”,追寻沙飞的足迹。
摄影行业建设更加规范
2022年,摄影人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摄影家李洁军、罗勇被表彰为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摄影家周军1960年拍摄的《雷锋握枪照》、解海龙1991年拍摄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的姑娘》入选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摄影家颜劲松、线云强、毛建军,江西省摄协,青海省摄协组织的“百幅肖像进百家”项目还入选了第二届宣传推选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时代风尚”先进典型名单。
摄影故事也更多进入传播领域。摄影人文故事节目——《光影新视界》第二季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开播。这档杂志式摄影类节目不仅上星播出,也在网络上呈现。反映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厂——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的纪录片《白手起家》上线,将公元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
摄影公益活动进一步开展。2022年,中国摄协以及浙江、安徽、江西、广东、陕西等地摄影组织纷纷开展了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展览讲座,为基层群众造像。特别是中国摄协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启动“摄影家走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走进特克斯”文化润疆项目,举办多场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润疆活动。
摄影中的法律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国际版权日前夕,摄影版权保护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引导摄影人准确把握摄影版权保护相关重点内容和具体举措,上万人在线观看了本次会议。在实践层面,广东东莞广播电视台与东莞市摄协就东莞广电版权保护与交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将在摄影作品供给、活动推广、业务研讨等领域展开合作。2022年还出现了两个典型案例:电影《我不是药神》因使用照片侵权被判赔偿2万元,而广州某企业擅自使用郭富城照片,被判决赔偿100万元。
2022年,摄影产业奋力前行
2022年,摄影产业建设颇受冲击。器材方面受到创作体量减少的影响,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未能如期举办。同样受疫情影响,拍卖行业加快了线上布局,线上预展、网络拍卖、线上竞投、线上结算已成常态。北京影易2022年春季拍卖会共有269个标的、上万件原版影像作品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亮相竞拍,其中“北京中轴线影像”“民国艺术摄影”“彩色摄影”“早期铁路交通相关历史影像”“红色经典摄影”“名人肖像照”等诸多板块竞投热烈。
作为一种新的收藏方式,NFT影像收藏2021年年底就开始在国内兴起,2022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先后推出了“她影像”系列数字藏品、“《晋察冀画报》创刊纪念”主题数字艺术品等关于摄影的数字产品。视觉中国旗下“元视觉”艺术网进入了《互联网周刊》“2022年度数字藏品企业TOP30”榜单前十名。在理想状态下, NFT可以为创作者带来持续性收入,著作权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NFT作为一个交流平台,让更多摄影作品得到展示。但国内目前买家只能收藏,二次交易受到严格限制,NFT的金融价值还未体现。其相对复杂的概念也容易令一些摄影人望而生畏。国内NFT收藏距离规范高效的运行,依然任重道远。
整体而言,2022年的中国摄影虽然身处艰难,但在业界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仍然维持住了总体发展局面。2023年社会形势的发展,让更大规模更活跃的创作成为可能,整体经济形势也有望转暖,这都是摄影继续前进的利好消息。同时,疫情三年促使创作、传播和产业衍生出的种种应对之策,也将成为今后摄影事业的珍贵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摄影艺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