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要闻

重新开掘焦裕禄形象,在新时代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

时间:2022年04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举办——

重新开掘焦裕禄形象,

在新时代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

  2022年适逢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并由焦守云担任总监制,生动表现了焦裕禄“以人为本,对工作负责”的朴实情怀,艺术化地塑造了一位平凡、接地气而又伟大的党的好干部形象。影片在2021年上映后,获得了业界专家与广大观众的好评。

  为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传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充分研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影片的创作经验,由中国影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创作总结座谈会”4月8日在京举办。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出席座谈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在致辞中表示,以创作总结座谈会的形式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既是对焦裕禄同志的告慰,也是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好方法,还是梳理、总结英模片创作方法的好机会。他表示,创作“焦裕禄题材”文艺作品,就是要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唤醒中国记忆、传承中国精神。50多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焦裕禄为原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样式和创造,创造了真实、生动、感人的优秀党员形象,艺术化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非凡历程,这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曾德亚和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出品人,四川省影协主席,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分别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致辞。湖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何文正介绍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上映情况及取得的积极社会效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代代传承至今,早已成为亿万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而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也被大家深刻于心。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独辟蹊径地从家人的角度展开叙事,塑造了一个更加温暖、更加立体的焦裕禄形象,以平实的视角再现了一位“好党员”“好父亲”“好丈夫”,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向观众娓娓道来。

  王一川、李舫、王兴东、胡智锋、饶曙光、康伟、宋智勤、张卫、李道新、皇甫宜川、谭政等与会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表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遵循“化理为情,变官为民”的方法创作英模人物电影,拉近了英模与观众的距离;在叙事上采取“叠加平凡事迹成不凡”的策略;展现人物性格的立体性,通过同事、妻子、女儿的视角多侧面还原英模人物;注意运用当代民间话语,于浅显处体现深刻;深挖人物性格的根源,成功塑造了“忠孝一体化”的焦裕禄形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表示,焦裕禄同志是干部的典范、人民的公仆、时代的楷模和英雄的榜样,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将一位英雄还原到生活之中,他既是模范人物,同时也是平凡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同时将“焦裕禄精神”还原到他所植根的伟大时代之中,深刻表现了这种精神的形成原因与过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编剧王兴东借用焦裕禄的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表示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他认为《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渗透着创作者真情实感的作品,影片艺术风格细腻、人物塑造真实,很多场景都十分感人,堪称新时代英模题材电影的创新之作。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认为,创作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首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理应以艺术的方式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影片与电影《焦裕禄》一脉相承,为英模人物赋予了更具新时代特色的人性化内涵;此外影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塑造了新形象、讲述了新故事、表达了新艺术形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表示,影片大胆地直面并表现了焦裕禄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富有真实情感的英模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传播力,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半岛游戏官方登录总编辑康伟认为,《我的父亲焦裕禄》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品格,影片从人的情感出发塑造人物,在母子、夫妻、父女之间建构起一种亲情叙事模式;对“焦裕禄精神”进行艺术礼赞,具有高度的艺术质地和动人的情感力量;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支撑人物行动与精神建构;在工业语境下创造了表达上的新意,丰富并拓展了焦裕禄形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表示,当代观众需要在影片中获得共情,《我的父亲焦裕禄》通过丰富的性格描写和情感描写,以及立体化的性格塑造和充分的情感渲染,成功地向90后和00后观众推广了“焦裕禄精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道新评价道,《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优秀影片,也是一部有人气、有地气、有底气的主旋律精品,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充满电影艺术的气度与魅力。《中国电影报》社长、总编辑皇甫宜川也认为影片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对焦裕禄形象的成功塑造、对“焦裕禄精神”的充分彰显、将英模人物还原成可信的普通人。《电影艺术》主编、研究员谭政表示,“焦裕禄精神”在当下仍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量,《我的父亲焦裕禄》用亲近性的视角和语态,塑造了一个更加鲜活和丰满的焦裕禄形象,彰显了精神引领价值。

  韩梅表示,此次参与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是峨影传承“焦裕禄精神”的体现,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拍摄新时代主旋律影片的又一次实践。焦裕禄题材作品再登银幕,仍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观众追捧,究其原因,一是焦裕禄伟大的人格感染力,二是电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女儿零距离凝视父亲的亲情感染力,四是导演深沉质朴的镜头感染力,五是与观众心有灵犀的共情感染力。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导演范元表示,要让英模人物焦裕禄回到人们身边、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呼吸和温度,就一定要跳出固有的创作窠臼。“我们在影片中实实在在地还原了一个人物,把焦裕禄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温度、有呼吸的人。他是可亲、可敬的,更是可学的,他应成为每个人的人生楷模。”

  焦裕禄女儿、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表示,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58年了,但如今人们却都还记得他,这证明群众对他的感情很深。“作为父亲的后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父亲的一生。 ”焦守云表示,自己抱着对父亲焦裕禄的形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参与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创作,与范元、高满堂、郭晓冬等主创共同努力创作、高度还原,希望为后人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焦裕禄形象。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在座谈会总结中表示,“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耸立的丰碑,能够穿越时空,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通过电影的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各阶层再度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真挚细腻的方式,将焦裕禄的一生娓娓道来;塑造了一个回归凡人的焦裕禄形象,引发观众共鸣;与经典电影《焦裕禄》形成互文关系,进一步融入亲情、温情元素,从不同视角和侧面描绘了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也为未来英模人物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启发。

(编辑:张宝瑞)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