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汉文字的源头
90多年以前
国人对商代的认识
还仅仅停留在《史记·殷本纪》
短短两千多字的记载
而近百年后
随着以殷墟发掘为标志的商代考古开展
将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
最为辉煌的殷商文明时代
呈现在世人眼前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之一的李伯谦曾评价
“就考古学而言,
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殷墟诸多考古发现中
甲骨文是重中之重
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
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
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是汉字的源头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总书记表示,对殷墟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注
甲骨文的研究与保护
对文明探源工程十分重视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说,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以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的特殊方式记录生活日常,宛如“简笔画”的风趣符文透露出商代人的烟火气。从左到右依次为记录气象状况的甲骨文“雷”“雨”“雪”
记录植物的甲骨文“禾”(左)、甲骨文“稻”(右)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部分甲骨文与汉字(简化字)对照表
此次殷墟遗址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强调: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南地的甲骨片
图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总书记殷墟考察点赞汉文字
实际上是对以殷墟甲骨文等考古研究为代表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寄予殷切期盼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果
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区分了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认为中华文明
起源在8000年前、形成于5000年前
这些发现都极大地丰富了
中华文明的理念与元素
提出文明定义
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原创性贡献
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今天的中国
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
殷墟遗址
“甲骨文记忆展”现场
甲骨文的发掘考证
正是汉字发展的回溯史
殷墟甲骨文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良渚古城实证了中国五千年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恰是对滋养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
寻根溯源
要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
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
基本图景、内在机制
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要加强对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
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自觉肩负推动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的
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