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要闻

湖北宣恩:老年味儿里的新年俗

时间:2023年02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思静
0

  看花灯、猜灯谜、览非遗……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2023年新春灯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贡水河畔灯如昼、人如织,好不热闹,甚至手机信号也发生“拥堵”。“我们加了好几个信号站,但手机还是处于失联状态。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黄燎原估计当晚有十万人参加灯展。

  这场节日的狂欢也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2月4日至7日,由中国民协、湖北省文联、宣恩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暨宣恩元宵节俗考察活动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举行。调研组一行在州县宣传部门、文旅部门、民宗部门以及本地民俗专家的引导下,考察了长潭河侗族乡侗寨古村落,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杨氏、张氏侗寨,沙道沟镇彭家寨以及高罗镇麻阳寨村,调研了侗族大歌、高台狮子灯、龙灯、采莲船、三棒鼓、薅草锣鼓、花锣鼓等民俗表演,宣恩新春灯展更是重头戏。

年味儿回来了

  宣恩新春灯展已举办6年,每年都吸引数万游客参与。据统计,2023年春节期间,宣恩县接待游客46.64万人次,同比增长89.65%。“大年初一,我们这儿的高速就堵上了,都是来看灯会的。”当地居民骄傲地告诉记者。只见贡水河畔,传统与时尚相互交融——文澜桥、钟楼、墨达楼、兴隆老街等古朴建筑与音乐喷泉、激光秀、“贡水游龙”水上歌舞表演等现代体验式项目交相呼应;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节会文化深度融合, 22支当地民间灯班走街串巷,带来舞龙、舞狮、蚌壳灯、滚龙连厢等宣恩民俗特色表演。

  熊璇池怀抱7个月的儿子逛灯展,拍照留念。作为土生土长的宣恩人,在她印象里,每年初一到十五,街上都有很多玩龙灯的,“很多灯队,我爷爷就带着我到处看”。如今她也带着儿子体验小时候的年味儿,“今年灯展是最近几年最热闹的一次了。去年县城音乐喷泉重新装修了,兴隆老街也是这两年才修建好,还有烟花秀也是第一次,感觉年味儿一下就回来了”。

龙灯起舞祈求五谷丰登

  熊璇池印象中的龙灯,是流传在宣恩县各乡镇及武陵山民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

  宣恩县境内居住着土家、苗、侗、汉等14个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彼此相依、互为邻里,铸就了宣恩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这里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薅草锣鼓、三棒鼓;省级非遗项目滚龙连厢、宣恩耍耍、八宝铜铃舞、高腔山歌等12项;州级以上非遗项目37项。

  龙灯流传面广,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归属百戏。在为期两天的考察活动中,调研组观看了“草把龙”“清油布龙”以及“电子彩龙”等龙灯表演。在麻阳寨村西兰卡普非遗工坊的院子里,当地居民早早占位等待高台狮子灯、龙灯等苗乡民俗表演的开始。摆上贡品,点上香烛,舞狮、舞龙出灯时要请师公祈福。“开左眼,金光闪闪,开右眼,银光灿灿。”现场主持人解说道。龙灯起舞,以此祈求神龙保佑,年年五谷丰登。这让从事道教和古代戏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真觉得很难得:“如今舞狮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但在宣恩还遵循着敬天敬神的古老仪式,这反映了宣恩传统节俗保存的完整性。”

  在被赞为湖北吊脚楼群“头号种子选手”的彭家寨,草把龙表演更是展现了宣恩土家族独特的生活和节日习俗。草把龙顾名思义编草为龙,一群汉子赤膊扛起草龙或腾跃、或滚动、或穿插,变换着各种姿势表达着最虔诚的祈祷。

民族歌舞表演丰富年俗文化

  除了草把龙,彭家寨的八宝铜铃舞、哭嫁等民俗表演项目以及土家长桌宴也让人感到新奇。八宝铜铃舞原是土家族祭祀时的一种仪式舞,宗教色彩较浓,后经改进、提高,成为一种优美的舞蹈。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手持铜铃左右舞动拍打,伴随舞姿的变化,铜铃声声,罗裙飘展,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

  宣恩特色村寨云集,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5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溪河便是其中之一。“贵客你若进门来,先喝下一杯拦门酒”,在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的风雨楼前,调研组一行便遇到侗乡拦门酒。两溪河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脚下。寨内古树掩映、寨前碧水环绕、寨后青山拥抱,其中卢家院子、吊脚楼群等颇具特色的侗乡建筑和山阳溪、月亮岩、五指山等传奇胜景增添了村寨的古朴典雅之美。

  “大家静静,我唱支蝉歌献众亲,唱支蝉歌大家来欣赏;到了三月蝉儿鸣,九月过后蝉儿单身叫不停;蝉在何处看不见,心想学它唱歌可惜嗓子差……”侗族大歌嘹亮的歌声充满民族风韵。侗乡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明代,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

  如今侗族大歌早已唱出侗寨,也出现在宣恩新春灯展的巡游上,和它一同出现的还有八宝铜铃舞,这些民族歌舞表演或许正成为宣恩的新年俗。

  当然,是否要把其他非元宵节的元素融入元宵节?参加调研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在2023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节俗的产生、演变和传承传播内外因素,民俗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关系,民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系,民俗在新时代的发展传承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将非元宵节的民族歌舞、民俗表演纳入元宵节的年俗需要考量,可以把这些内容在整个文化旅游节加以呈现,但如果把它作为传统节日中的一项习俗,还需商榷。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