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动态新闻

继承“讲话”精神 坚持人民中心

时间:2017年06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0

继承“讲话”精神 坚持人民中心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重温延安文艺传统”座谈会侧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联合召开的“学习习总书记讲话重温延安文艺传统”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座谈会不久前在京举行。著名诗人贺敬之,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黎辛发来了书面发言与致辞。张江、高建平、白烨、程光炜、刘跃进、陈众议、党圣元、丁国旗、陈福民、李继凯、段建军、梁向阳、魏建国、高君琴等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座谈。大家就延安文艺讲话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的理论贡献等发表了看法。

  贺敬之在给会议的祝词中谈到,他是在学习和践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和不断进步的,“讲话”是毛泽东总结人类文艺发展基本经验,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这个文献的重大意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解决中国文化建设和文艺发展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使中国的革命文艺和后来的社会主义文艺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行之有效的统领和指引,经历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应有的繁荣与巨大的发展。75年的实践与历史证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精神,是科学的、有效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今后依然对我们的文艺工作和文艺发展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 2016年发表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是近年来党关于文艺工作的深入论述与系统总结。这个讲话结合当代社会与当前时代的需要,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等重要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要点与主要精神,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要求与新希望,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当代时期的新发展与新成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75年,但作为当年在《解放日报》编发“讲话”的编辑,黎辛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在谈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要意义时,黎辛说,“讲话”推动了延安的群众文艺运动,引导了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艺,现在来看,仍然充满思想的光辉,值得继续学习,深入领会,并以此为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

  张江在发言中提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的历史性文献,“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在民族解放运动中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体系的确立,是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座历史丰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时过70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及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继承发扬了毛泽东“讲话”精神,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将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从文艺“为了谁”“表现谁”“相信谁”“依靠谁”等几个方面坚持、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关于文艺批评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四个标准,是对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针对今天文艺创作上虚无历史、悬置人民、缺乏艺术追求、丧失美学精神等文艺病象提出的新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之间的传承与发展,是座谈会上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刘跃进指出,两个讲话都有一个核心,即文艺为人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民族化、大众化的两个方向, 75年后看依然有效。陈众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讲话,对延安“讲话”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世界眼光,一个是古今关照。在程光炜看来,贯穿两个讲话的是一种积极的人民性。讲话所强调的人民性是在逆境、坎坷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力量。当代文化越来越多样,人性、自我不断发展,但回看路遥的作品,依然激动人心,这是为什么?程光炜认为,是因为路遥写出了一代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作家写悲苦也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但把这些作品和路遥的作品放在一起看,我们更尊重路遥的作品,路遥也经历过千回百转各种困难,但始终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引导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延安“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仅是执政党重要的理论文献,同时对作家艺术家个体也有重要启示,了解讲话的意义与价值,不能仅仅从一己感受去看,讲话不是个人的角度,而是国家的、民族的视野。

  陕西延川的《山花》杂志是著名诗人曹谷溪和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等人于1972年创办的一张文艺小报。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有过深入交流,并说到路遥和谷溪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座谈会上, 《山花》杂志主编高君琴介绍了他们的办刊经验。高君琴说, 《山花》创办45年来,一代代山花人坚持着“写人民,人民写”这一优良传统,带动了延川其他门类艺术的发展,也形成了当地重视文化、重视文学艺术人才的良好氛围。 《山花》创办之时,因“文革”期间全国所有文艺报刊停刊,因此,引来很大的关注。 《山花》创办40多年来,先后走出了以路遥、曹谷溪、史铁生、陶正、闻频、海波、远村、厚夫等为代表的四代山花作家群。其中有中国作协会员13人,省作协会员19人。延川《山花》不仅影响和引领着几代延川人的文学梦想,其知名度还辐射到全国和海外。有学者称此为“全国罕见的山花现象” ,也有学者直接称延川作家群为“山花作家群” 。如今, 《山花》不仅是培育延川文学艺术人才的基地,也是延川文化艺术事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延川山花编辑部在县领导的重视下,由过去的内设机构升格为经费、人事独立运行、 6人科级事业单位。“在这个全国人民刷朋友圈的时代,延川有那么多人还在阅读《山花》 ,这也是我们作为编辑最为欣慰的事情。 ”高君琴说, 《山花》的办刊方向,正是对毛泽东“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的践行。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