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网络文学版权开发“热”的不一定是“好”的

时间:2019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邱振刚 郭铂
0

网络文学版权开发“热”的不一定是“好”的

——第二届紫金山网络文学版权开发论坛在南京举行

  8月30日,由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南京分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红薯网)承办的第二届紫金山网络文学版权开发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江苏省各级版权新闻出版部门有关负责人、产业园区及行业协会代表、科研院校代表、重点企业代表、社会资本代表和优秀网络作家代表等一百余位嘉宾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网络文学版权展开热烈讨论。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诞生,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网络文学已经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寒凝将网络文学的发展梳理为“史前时期”“草创时期”“积累时期”以及“IP时代”四个阶段。“史前时期”的特点是“小众论坛、免费、业余写作”,“草创时期”的标志是“VIP付费阅读制度的建立”,“积累时期”诞生了“全勤奖、打赏制度”,“IP时代”的表现是“全版权运营”。对于“IP时代”的版权开发,高寒凝着重区分了“热度”与“流行”两个概念。“热度”是全体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与言论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形成的榜单和图表,处于热度中心的个体或事件,并不是热度的来源,只是热度的临时附着点;相对的,“流行”是指大众流行文化领域的顶级从业者及其作品所引起的潮流,有明确的创作者或创作团队,有明确的艺术风格,能与艺术史脉络有一定程度的呼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要保持相对清醒和警惕,‘热’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掌阅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良表示,在新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因其包容性、接地气、开放性、实时性和创新性赢得了大批读者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依然是现状,在版权开发上依然需要精挑细选。谈及此,王良认为,与其关注一部好作品,不如关注一个具有持久创作能力的优秀作者,“好的作品永远是随着作者的成长而成长的,而一个作者的健康成长对于版权开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南京市网络文学作家协会主席张铠分享了他作品改编的经历和体会,“2015年,我的写作生涯跌入谷底,有一天,我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一家影视公司愿意买我某本书的版权,当时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张铠坦言,那次经历触动很深。他介绍,全网每天更新1.9亿字,按一本书一百万字计算,每天新增190本书,一个月5700本,一年就是60000本,“再加上二十年网络文学的库存,每年能改编的书就那么一点,概率和买彩票差不多”。据张铠介绍,2015年出售版权的作品是他2004年完成的,“十年过去了,那本书还有人记着,这就说明了一部好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时时提醒我抛去杂念,立足创作更好的故事”。

  在如何创作出更好故事这一层面,江苏文艺出版社拓展部主任孙茜说道,“我在担任一次网络文学大赛的评委时,发现一些参赛者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字水平还是思想深度上都不输我读过的一些传统文学作品,很显然,他们正在从传统作家和传统文学那里积极吸取营养。”不久前,作家池莉出版的《大树小虫》在语言上融合了一些网络流行语,内容上也选择了一些类似微信表情包的轻快素材;而麦家的《人生海海》在宣传上不仅邀请了白百合、张钧甯等人气明星助阵,还采用了目前流行的视频直播的方式。“无论是创作还是营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能够打破隔阂,积极相互借鉴、学习,对于未来中国文学‘高原’之上出‘高峰’,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