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由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中国剧协主办的《李默然戏剧笔记》首发式及“追忆与研讨”——纪念李默然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
活动中,由李默然亲属李龙吟、李唫整理的《李默然戏剧笔记》发布,为后辈戏剧演员认识和理解这样一位在当代中国戏剧界极具影响力、在表演艺术方面造诣颇深的艺术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与会人员深情回顾了前辈戏剧艺术家在艰苦条件下对艺术创作的坚守,及其对戏剧行业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首发式并讲话。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峰,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顾问廖奔,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涌泉,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等有关方面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戏剧界代表出席活动。
李默然(1927-2012),原名李绍诚,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市,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曾任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李默然毕生投身于戏剧表演、创作,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话剧作品有《风雪之夜》《曙光照耀着莫斯科》《报春花》《夕照》等;主要电影作品有《甲午风云》《兵临城下》《熊迹》《检察官》《花园街五号》等。2007年,李默然获得第17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只凭天赋,可能有偶然的成功,但绝不能持久。”
李默然先生幼时家境贫寒,年少便被迫辍学,在市场上卖烟卷、火柴贴补家用。市场热闹,人声鼎沸,戏园子里有京剧、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评书等各种演出,李默然在卖货之余也被这些舞台艺术深深吸引,看得多了就开始模仿。年幼的李默然和伙伴们“什么都看,什么都学,简直着了迷”,以苞米须子作髯口,往鼻子里一插就扮老生;拿秫秸杆子当马鞭,学演《红鬃烈马》。渐渐地,《武家坡》《二进宫》《辕门斩子》等大戏都能从头唱到尾了。
“当然,那是一颗幼稚的童心在支撑着,但不管怎样,是京剧引我走上了‘一定要当个演员’的道路。”(李默然 1987年6月《我对戏曲的一得之见》)
1947年,李默然在革命洪流下加入东北文协文工团,开始学习专业知识,逐渐明白“当演员,就有个‘为什么人演戏’的问题。”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将排戏、演戏的点滴心得记录到一个个本子上来,并一直坚持到晚年。
“如果问个人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几个形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我的体会就是:不断地理论武装,不断地积累生活,不断地吸收姊妹艺术长处,不断地进行技术技巧训练,虚心地向前辈请教、向同行学习,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捷径是没有的,天赋只能是个有利条件,但不能决定一切。只凭天赋,可能有偶然的成功,但绝不能持久。”
——《李默然戏剧笔记》之《1950最初的笔记》节选
李默然之子李龙吟在《李默然戏剧笔记》首发式上向大家展示父亲的笔记本。
李默然2012年过世后,其子李龙吟和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几十本笔记和约2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有记录生活的、表达情感的,最多的是与戏剧的排练、演出相关的笔记。” 尽管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李默然在表演艺术道路上经历过多少艰辛,但在《李默然戏剧笔记》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艺以来的心路历程。
《李默然戏剧笔记》由李龙吟、李唫父子根据李默然从1950年到1993年的排练笔记整理而成。这本书首先是一种见证,它记录了李默然从白纸一张到成长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历程中,理论水平的点滴提高,表演经验的日积月累。可以说,正是凝聚在笔记中的汗水和智慧,铺就了他几十年的艺术道路。
《李默然戏剧笔记》书影
从一篇篇认真细致、言辞恳切的笔记中,我们得以窥见民族英雄邓世昌、莎翁经典李尔王、纺织厂厂长李健、市委书记陈明、画家甲泽等人物形象是如何一步步立体饱满起来,进而“成长”为具有强大戏剧张力、魅力,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别样美感的经典角色的。
为演好《报春花》里的纺织厂厂长李健,李默然和演员们一起去纺织厂体验生活,吸收工人师傅们对剧本的意见,并记载了很多我国纺织工业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在排演《李尔王》时,剧团演员们产生诸多疑问,李默然给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教授写信请教,并得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孙家琇女士的帮助。他结合对人物情感的分析和理解,为《李尔王》设计了“四跪、三疯、两转变”的戏剧动作,并和传统戏曲中的“抓水袖”、“跑圆场”等动作相结合进行呈现……笔记中处处可见李默然对表演的思考与钻研。
“看到孙家琇老师长篇而深情的来信,她的精辟分析和见解,我心里豁然透亮。似乎已经摸到了形象的脉络和心灵,亦看到了人物立体的、具象的整个形象特征。”
——《李默然戏剧笔记》之“1986年莎剧《李尔王》排练笔记”节选
对当代戏剧工作者尤有启发的,则是李默然一生对表演艺术探索的总结——“三化四品”。“三化”即是“消化、变化、融化”,是他深信多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注重内心体验的体验派戏剧体系;“四品”是“大江东去,潺潺流水,曲径通幽,异峰突起”,是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注重从内心体验到优美的外部表演艺术的追求。
《李默然戏剧笔记》全书近20万字,详细记录了其数十年来参与《报春花》《李尔王》《甲午风云》等戏剧、电影的排演过程与心得感悟,并包含《邓世昌形象的塑造》《我对戏曲的一得之见》《对表演艺术的探讨》《“梅花奖”三十年回眸》等发表在各出版物上的文章。其中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剧本分析、人物分析等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与参考价值,不仅是其个人戏剧生涯的如实反映,也是新中国戏剧发展的珍贵记录。
李默然先生是“创作靠心血,表演靠实力,形象靠塑造,名声靠艺德”的忠实实践者。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李默然戏剧笔记》首发式并讲话
在《李默然戏剧笔记》首发式上,李屹指出,在全国上下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先生所著《李默然戏剧笔记》举行首发仪式,并举办纪念李默然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文艺工作战略部署的一次实际行动,对于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坚守艺术理想,潜心耕耘创作,追求德艺双馨,具有重要意义。
李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在这方面,李默然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李默然先生是“创作靠心血,表演靠实力,形象靠塑造,名声靠艺德”的忠实实践者。《李默然戏剧笔记》的出版,既是对已故艺术前辈的致敬和怀念,也是对后来者的鼓舞和启迪。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李默然先生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秉持“戏比天大”的艺术精神、胸怀“不负时代”的历史自觉,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李屹强调,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进行深入阐释、动员部署。文艺界、文联系统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深刻认识和践行“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文化自信;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认识和践行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首发式上,李屹、俞峰、陈彦、廖奔、濮存昕为新书揭幕,并向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北京人艺、辽宁人艺,以及青年演员代表查文浩、廖伟、邵天帅、张可盈、王乐君赠书。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峰出席“追忆与研讨”——纪念李默然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在“追忆与研讨”——纪念李默然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俞峰表示,《李默然戏剧笔记》全面呈现了李默然先生的戏剧观念、戏剧态度,他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表演的探索精神难能可贵。李默然先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眼睛往下看,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仅给年轻人带去了正面的力量,更为推动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濮存昕、廖奔、王蕴明、尹晓东、郝戎、宋宝珍、李宝群、查明哲、迟小秋、黎继德、佟春光、李唫在会上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李默然戏剧笔记》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厚度,是李默然先生艺术探索的路标,也是大家未来学习前进的路标;是他艺术生命的结晶,也是大家遵循艺术创作的一种典范;是他美学理想的升华,更是大家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广大戏剧工作者将沿着李默然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拼搏开拓的艺术创作之路,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我们能看到的李默然先生展现艺术魅力的最后影像,是2010年他在《鲁豫有约》中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尽管气力不再那样雄浑,但在那顿挫中仍饱含深情。在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让我们随着这段影像,一同深切缅怀、致敬这位躬耕不缀、德艺双馨的戏剧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