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工艺美术

剪纸大家王老赏

时间:2013年05月2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怀远

蔚县剪纸的杰出代表王老赏

“我喜欢他那种朴拙中的灵动,还有古雅中的乡土味。王老赏是较早登堂入室的一位民间艺人。尽管蔚县剪纸发轫于清代末叶,但王老赏使那一方水土生出的剪纸艺术,受到世人的倾慕。”

  ——冯骥才

  戏曲人物(剪纸) 王老赏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不论中国还是世界艺坛,都是一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年代。1848年和1853年,后印象派代表画家高更、凡·高先后出生;1863年,书法篆刻巨匠齐白石出生;1895年,绘画大家徐悲鸿出生。在同一时期里,1890年,河北蔚县诞生了一位在剪纸艺术领域开宗立派的人物,他就是剪纸大家王老赏。

  什么叫成功的艺术?就是创造了其他种类艺术语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艺术。王老赏的戏曲人物蔚县剪纸,在人物造型语言、刀法语言、色彩语言的运用上推陈出新、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假如说造型创新得益于本地民间画师襄助,那么崭新的纹样刀法语言体系、对比强烈而又中和的色彩语言体系,则完全是他自己独特的创造。从20世纪50年代起,“北有王老赏、南有张永寿”的说法在剪纸界不胫而走。

  我从1961年开始关注王老赏,从1982年开始采访,2002年前后开始酝酿,遍访其友人,几易其稿,终告完成《王老赏传略》(线装书局出版)。在王老赏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以此书纪念这位被遗忘的剪纸艺术家。

  一个本不该被遗忘的人物如果被遗忘了,这不是被遗忘者的悲哀,而是遗忘者的悲哀。王老赏之于蔚县,犹如鲁迅之于绍兴。现在,我终于可以说:“父老乡亲们,你们的王老赏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似乎音讯全无,但是我把他‘发现’出来了,现在还给大家一个真实可信的王老赏!”

  中国的剪纸研究家,凡论及中国剪纸名家时必提及王老赏。古塞是中国宣传王老赏的第一人,面对其作品,他暗暗称奇:“每幅作品的构图、黑白的处理、花鸟的姿态、人物的性格等,都很生动出众,我实在佩服。”

  在早期宣传王老赏的学者当中,阿英无疑是官阶最大、学界资格最老的一位。在他调查察哈尔地区窗花剪纸的时候,就对蔚县剪纸产生了兴趣,并肯定了王老赏在窗花发展中的作用。他曾写道:“为什么察哈尔窗花传播得这样广呢?主要是因为王老赏在窗花制作上不断钻研,不断创造,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并且传授同业,不断提高的结果。王老赏怎样获得了这样的成就呢?主要是他打破了保守的、因袭的做法。他观察活的形象,体验活的感情,并吸收刻纸以外其他艺术作品的经验,再综合起来发挥创造性。因此,他的作品能充满活力,并臻于完美。”

  阿英认为,王老赏的戏曲人物剪纸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就是他能把舞台人物的丰姿神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再就是构图的完整与线条的细致。还有,着色方面的鲜明绚烂、层次清晰、调和匀称。他用色不多,但变化无穷,最精妙的是具有中国水印木刻的深浅浓淡、烘托对比的特点。用色也不像其他民间木刻版画,不完全以大红大绿为基调,着色鲜明而不刺激、绚烂而又雅致,象征着中和的性格。

  中国剪纸研究界的重要人物之一靳之林曾搜集过不少王老赏的作品,对此也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在民间剪纸的总体风格中,剪纸艺术的代表作者都具有个人风格与独特创造。王老赏独创的宣纸镂刻染色的戏剧人物个性鲜明、色彩华贵、造型严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曾评价王老赏是河北的剪纸能手。他这样说:“蔚县的刻纸很有名,其特点就是所谓的‘三分刀工七分染’,产生一种特有的韵味。当地剪纸能手王老赏便是这项剪纸的代表。”

  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称王老赏剪纸让他着迷:“我喜欢他那种朴拙中的灵动,还有古雅中的乡土味。王老赏是较早登堂入室的一位民间艺人。尽管蔚县剪纸发轫于清代末叶,但王老赏使那一方水土生出的剪纸艺术,受到世人的倾慕。”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