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美术> 资讯

装置艺术市场期待厚积薄发

时间:2013年05月28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蔡 萌
0

毛同强《地契》

徐冰《地书》

徐冰《背后的故事-7》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嘉德20周年庆典春拍“中国油画雕塑专场”上,徐冰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7》最终以650万元的价格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747.5万元。源于西方的装置艺术在中国发展了近30年,如今国内已经有了许多职业装置艺术家,不少装置作品受到了国际艺术界和国际市场的认可,然而国内装置艺术市场却一直低调、冷清。对于近两年国内拍场出现的成交价过百万元的装置作品,一些业内人士更是认为仅个案而已,不具备太大参考价值。什么原因影响了国内装置艺术的市场?装置艺术何时才会迎来市场转热的那一天?  

体量庞大却是小众收藏

  装置艺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当代艺术门类,在西方已经有独立的装置艺术美术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许多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在英国,哈德斯费尔得大学已经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在西方当代美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然而,回首近3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艺术自身、市场、收藏、媒体等各个方面看来,装置艺术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业界还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谈,足以说明装置艺术在国内的“小众”:某大型拍卖行推出一件灯光装置作品,因原作尚在国外展览,仓促之下拍卖行以照片代拍;这件作品拍出后,原作到货了,却迟迟无人来领;经询问才知,因照片拍得唯美,买家以为买的就是照片,全然不知自己拍得的是装置艺术。

  国内装置艺术收藏为何如此小众?“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装置艺术对运输、储存、陈列、维护等都有严苛的要求;二是因为大型装置不容易转手、变现;三是装置材料具有特殊性。”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对记者说。据了解,相较于传统的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可谓体量庞大,需要藏家有足够的财力为装置作品安家、维护;而对于装置艺术的收藏价值,目前也无固定的标准和尺度,且装置艺术本身创作时间长、创作成本高、售价不菲,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此外,很多装置作品所采用的材料并不能保存很长时间,艺术家更多的是想表达作品所承载的观念,这些都为收藏带来了不利因素。

  “对于包括装置艺术在内的这类非传统拍品,我们所拟定的目标群体不是个体而是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竞拍人都会非常清楚,这件标的不是今天买过来明天就要拿去卖掉的,而是作为一个相对永久的收藏,放置在那里,充分发挥其价值。”上海泓盛拍卖业务副总经理孙佩韶认为,不同于传统拍品,装置艺术作品主要针对的是机构收藏。2012年,上海泓盛将徐冰在沪申画廊的展览项目“地书项目”作为整体以一项拍卖标的进行打包拍卖,包括书、影像作品、装置作品等十几大类,该项目最终成功以650万元落槌,据悉,购买该项目的正是上海的一家美术馆。

  品质决定拍卖价格

  自2006年中国嘉德拍出国内首件拍卖价格超百万元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作品(肖鲁《对话》,231万元)以后,国内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试水装置艺术,每年的春秋两拍均可见装置艺术作品的身影,然而与这期间中国油画作品价格的飙升以及中国装置艺术家作品在海外二级市场受到的追捧相比,国内的拍卖结果有些差强人意,成交价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个别作品甚至遭遇流拍,这也让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装置作品的价格不稳定,并因此不看好中国装置艺术市场。

  “去年,徐冰《地书》项目的估价是650万元,这是包括拍卖公司、画廊在内的好几个专业的团队共同研究探讨给出的一个金额,最后《地书》也成功地以这个金额落槌,说明这一估价是受到市场认可的。其实从2012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非常理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这件作品的成交说明我们给出的价格是非常合理的。今年秋拍,泓盛还将推出艺术家毛同强的大型装置作品《地契》,这件作品是由1300余件各个时期的地契组成的,耗时3年多完成,我们综合多方面的考量给出480万元的估价,也是非常合乎市场的。”不同于一些人认为装置作品拍卖价格不稳定,孙佩韶认为,包括装置作品在内的非传统类别的拍品价格其实相当稳定。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拍卖数据也可以发现,尽管国内装置艺术拍卖市场整体状况不甚佳,但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一直很稳定。以徐冰的装置作品为例,近10年,他在二级市场成交价最高的5件作品中有4件为装置作品,分别为2013年中国嘉德拍出的《背后的故事-7》(747.5万元成交),2012年上海泓盛拍出的《地书》(747.5万元成交),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鸟飞了》(683.8万元成交),以及2012年中国嘉德拍出的《魔毯》(529万元成交)。

  “国内拍卖行对这一类型拍品上拍得的确比较少,我们上拍这种非传统类型的拍品也并非出于拍卖行的喜好,而是因为确确实实有市场的需求。当然,并不是说拿来一件装置就可以上拍,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公开推荐给藏家的作品其实寥寥无几。在选择这类拍品时,我们会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各个方面来考量。比如徐冰的作品追求一种‘普天同文’的理想,他的作品充满了文化底蕴;再如,毛同强借用地契自身的文本价值、历史价值来言说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与土地之间形成的内在密切联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启发性的。这些优秀的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平面的表达。”孙佩韶对记者说。

  装置艺术期待腾飞

  “相对于油画、水墨等艺术门类,装置多媒体还处在一个等待腾飞的状态。”对当前国内装置艺术的现状,知名策展人、评论家鲁虹评价说。2012年,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一直低调、不受青睐的装置艺术创作和展览却表现出了特有的活力,纵观整年度的当代艺术展览,装置最为吸引眼球,这也让业界看到了装置艺术市场未来厚积薄发的希望。

  “《地书》项目的顺利成交已经让大家看到年轻的收藏群对于新观念的收藏项目的接受能力,这不仅显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希望,也展现出中国收藏家越来越国际化、前瞻性的成熟眼光。随着国内的艺术收藏群体越来越专业,市场会越来越细分,不会局限于传统的品类,这也是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其实我们从五六年之前就开始针对包括装置在内的非传统类别的艺术品市场进行开拓了,因为装置、影像……这些都是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相信国内市场会慢慢跟上国际的步伐,从个人收藏到集体收藏,走向更加专业的状态。”孙佩韶表示。

  “中国当代装置作品的艺术语言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并不断有创新的理念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诞生,这使得业内的价值认同不断提高。相信未来数年,中国装置艺术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近些年艺术衍生产品的逐渐走俏以及当代艺术与时尚商品之间呈现出的跨圈综合趋势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装置艺术还可以与更多产业合作进行市场开发。”一位杨姓艺术推广人这样对记者说。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