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美术> 美术评论

张祖英:王晓燕的“心灵之歌”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祖英
0

《北京·北京》
  这些年我在参与中国美协举办有关油画专题艺术展的评选工作中,多次发现青年艺术家王晓燕的作品入选,其大都是以富于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内容为题材而赋予与众不同的情感表达和心灵思考而得到评委们的关注与重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秉性、气质的基本素质。我初到画家京郊不小的画室,发现除墙上挂满本人油画的各色风景、人物肖像及写生作品,墙边书架、书桌上散放画册及专业书籍外,意外还发现不少她多年精心收藏的各类名贵木材精工打造的古典家具。大储物柜、桌椅及精巧的饰件,犹如进入古典家具陈列室,满屋温馨的艺术气息,足见她钟情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倾心之爱。
  王晓燕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和传统文化熏陶,生性聪慧、直率、明朗,涉猎多种艺术爱好和自强多思的秉性。自幼就热爱绘画的天性和审美情趣,尤醉心于油画艺术动人魅力的憧憬,遂排除身边杂事,不计时日忙于钻研之中,平日她穿梭于京城各重要艺术展览进行观习,追访名师大家,特别为修炼、并掌握油画艺术本体语言,或写生、或临摹,予以全身心投入。而为扩展艺术视野,还多次与画友远赴欧美各国博物馆、美术馆,寻访大师真迹、购置经典画册,吸收营养,努力体会油画艺术的堂奥以提升对艺术真谛的理解。正是王晓燕对油画艺术的钟爱,是她忘情投入的最大动力,使她获得长足的进步。
  面对自己的创作状况,王晓燕动情的介绍,她年幼时举家来到北京,如今已近半个世纪,无论青少年时往来家庭学校之间,或骑车、或行走,穿街走巷,熟悉并目睹京味的风俗人情。随着年龄增长,对历史、文化修养认识的深入提高,已深爱着这座城市并视作故乡。这座在元大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壮丽辉煌、举世无双的都城,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太多精彩的传说和人文轶事。熟悉的故宫不但在建筑艺术上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创造智慧,也映现了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构思独特被奉为建筑经典的天坛,明末崇祯皇帝城破而悬树自缢的景山,屈辱签订辛丑条约的恭亲王府,乃至于1949年的开国大典。作为城市的另一面,每每想起天坛的晨曦、颐和园的月夜、香山的红叶、雍和宫的香火、冬日夜晚、灯光下在北海冰面上滑冰的无限留恋、晴日天空的鸽鸣声,更有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和龙须沟的故事,嘈杂的市井生活组成城市多彩的旋律!这座历史文化故城在时代的沧桑中,凝聚了多少中国人的爱恨情仇,无不令她魂萦梦绕、心情激荡,所以这些年她潜心把“北京的记忆”作为创作专题来吐露心声。在一般人眼中的日常所见也许熟视无睹,在有心人的心中却成为她内心呼唤的“心灵的歌”。她深情地说:“我选择了艺术,而艺术改变了我的生命,改变了我观察和理解社会的视角。”正如此,十几年来她创作的一幅又一幅作品,蕴含了积发的深情厚意。如《北京·北京》《天坛晨曦》《西四白塔秋声》《景山前街的记忆》《庭院一角》《静谧的太和殿》......这些大小不等的作品,艺术上立意明确、构图简练、概括大方,有着充满情感的调性,展现了她个人的性格秉性和对历史的思考与关注,因而具有独到的动人之处。
  纵观王晓燕的作品大都来自生活感悟,艺术手法上基本属于写实范畴,但她在创作中不受具体景物限制,着力表达精神内蕴。当笔下不把具体物象作为创作终点而作为创作起点,便能取得某种心灵的自由,令作品成为可使心灵遨游的天地,展示了她特有的悟性和心智。这满屋的作品,就是王晓燕心中的故乡——“北京记忆”。近些年她的创作热情不断迸发,就在疫情期间,就先后入选和参加了多项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梦圆——20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首届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行千里,致广大——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大地情油画作品展”,以及今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等重要展出。
  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确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反映生活并不等于复制生活、在画布上照搬眼前的景物,而是要把生活的表象通过艺术家的心灵感悟,精神融汇,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选择和再创造,成为动人的艺术形象。在此作为创造者的主体,艺术家个人的不同气质,内心感受和品味的不同,决定了艺术的不同境界和精神品质。正如我们常说的“艺品即人品”、“作品即人”,这就涉及到创作者个人在精神文化素质、学养、格调以及创造能力的不断深化提高,使作品产生更高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影响。可以说面对眼中熟悉的北京城,完全可以产生无数版本,而王晓燕的“北京记忆”却以殷殷之心,赋予他艺术的基本面貌和生命寄托。
  长年的摸索和体悟,对生命执着的追求和文化熏陶,使她在原有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中增添了深层次的感悟,她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北京·北京》《盛世》《远方的山》《武夷晨曦》等都显示了这种特点。
  《北京·北京》这幅作品是从景山顶上鸟瞰故宫的宏大熟为人知,但在她的作品中,刻意表达这光彩庄严的宏伟建筑群时,灿烂色调下,突出表现的是金顶华盖大屋顶表象下蕴含的历史变迁,沧桑的辛酸记忆和感悟。
  《盛世》则是表现她远赴西北黄土高原,来到千年敦煌宝窟的感悟。在单纯的构图和色调中,一片灰黄沙漠覆盖的流沙之中埋没着人类希世珍宝,目睹其中人类精神财富的惊叹。全画处在朴素的灰色调中,辅以远景天空的红云下几对散飞的孤鸟的对比,提示这座盛世艰辛保存下来珍贵历史精神财富的感叹。
  《武夷晨曦》参加了疫情期间举行”山川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她以开阔的视野展现武夷名山在晨光下、云气奔腾的诗境。强烈的黑白对比,简约的画面构成 ,大笔挥洒的云海翻卷和远处山峦间阳光初动的动人场面,在当今疫情不稳定时刻,和其他作品一起共同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激励人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体现作者内心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受到好评。
  正如一位长者所言:“生命本无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身做些有意义的事。”王晓燕正是用自己的倾心投入来实践自己的初心,她所一直关注着的具有千年古城人文历史的“北京记忆”,意蕴深厚,是一部读不完的诗书。作为年青有为、有创造潜力的油画家,要进一步在加深油画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中提升对人文历史、深厚文化的修养,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创造出独具个性和人文思考的精神世界。
关于艺术家
  王晓燕,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油画理论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