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曲艺> 资讯

宋德全:守望相声俱乐部

时间:2013年01月31日 来源:曲艺网 作者:
0

编者按:近十年来,真正让宋德全投入全部精力的是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这是有史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家相声俱乐部,于2003年成立,并始终坚持以低票价为百姓服务。如今,它的开拓价值和示范意义得以彰显,类似的相声俱乐部已经在天津、石家庄、西安、南京……甚至在呼和浩特和伊犁开办,更有其他城市的曲艺人不断来京观摩、取经,进行双向交流。

本报记者 彭俐
宋德全:守望相声俱乐部
宋德全:守望相声俱乐部

  相信每个人都为做一件事情而生,只不过有人做了他该做的、有人没去做他该做的而已。宋德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验证了人的生命里带着职业属性的观点。他说:“唉,神了,我别的都不在乎,只把相声当作命根子,相声就是我的命。谁要是说哪个相声不好,就像是说我不好一样,心里难受。”

  宋德全14岁师从文哏相声大师苏文茂,1980年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说相声,1986年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做相声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被曲艺界誉为“新文哏代表人物”。他不仅说相声,也擅长相声创作,其主要作品有与王玉合说的《献宝》《OK品味》《姓名学》《酒的研究》《猜字谜》《罗圈账》《说谚联》等。

  近十年来,真正让宋德全投入全部精力的是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这是有史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家相声俱乐部,于2003年成立,并始终坚持以低票价为百姓服务。如今,它的开拓价值和示范意义得以彰显,类似的相声俱乐部已经在天津、石家庄、西安、南京……甚至在呼和浩特和伊犁开办,更有其他城市的曲艺人不断来京观摩、取经,进行双向交流。

  作为相声俱乐部的守望者,宋德全总是感恩,感谢政府的支持、观众的捧场、同行的赞助。相声俱乐部可以说是北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创新,它从诞生之日起就由北京市政府、东城区大力扶持,并带有社会公益服务的性质,成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善举。马季、常宝华、苏文茂、赵世忠、王印权、姜昆、侯耀华等都曾以不同方式为相声俱乐部做出奉献。

1 他是相声俱乐部的“大管家”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位于东城区交道口附近的东城文化馆内,每周六的晚上这里总是灯火通明,一片笑语欢声,成为京城群众文化娱乐的一景。俱乐部门口牌匾上的题字出自相声大师马季的手笔,俱乐部主席则是观众熟悉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在这里注册的相声演员至今已经多达200人。观众呢,常常是老老少少一家子出席,看着就其乐融融。

  宋德全虽身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秘书长,其实也就是个“大管家”。他以相声俱乐部为家,以相声同行为兄弟,以相声观众为亲眷,以相声舞台为宴席,以相声表演会友。也真是巧了,他家就住在相声俱乐部的对面街区,步行不过10多分钟路程,有时一天往返十多趟,“家务事”事无巨细全都需要他亲自打理。

  按照惯例,他总会在演出前1小时到场,在大门口迎接观众,直到演出结束后的半夜还在帮助工作人员清场。你说他是看门人也成,说他是领位员也对,说他是勤杂工也没错,说他是保安员也靠谱。总之,他上了台就忙着说,下了台就忙着做,台上台下的活儿他都干。他对和他一起干的青年演员们说:“一个人干好了,那说明你有上进心;想让大家伙儿一齐干好,那才叫事业心。我们俱乐部的相声演员,最需要事业心。”

  一个天公不作美的周末黄昏,眼看相声演出就要开始了,忽然之间大雨滂沱,赶来听相声的观众猝不及防,哪来的雨具遮挡?一下子全在路上变成落汤鸡。宋德全是热心人,凡是助人为乐或公益服务一类的事儿,他总像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不说,还要把人烤得暖暖的。他马上大声喊着工作人员,自己已经先撑着雨伞跑到大街去迎观众,好些观众中的大爷大妈都和他熟悉,也都冲着他的雨伞奔过来。他一看人多,干脆把雨伞递过去,自己冒雨往回跑。他脚下雨水四溅,也同时溅起了一阵欢快的笑声……

  这就是相声俱乐部的亲情!

  宋德全的口头禅,也是俱乐部的方向:“给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创作,让老百姓满意。”

  俱乐部“大管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单说演出票价吧,现在在北京市中心地带花二三十元钱就看一场相声演出,说出来人家都不大相信。二三十元钱?只够买一斤山竹!但不管您信不信,这可是真的。

  “当初相声俱乐部筹办时,我们就票价问题征求过相声前辈的意见。马季先生说了:"二三十元票价合适,一定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听得起相声!票价低一点儿,对年轻演员有好处,票价高了,他们能有机会上台和观众见面吗?"马季先生说得有理,我们谨记在心,十年不变!老百姓在家里呆着没事,出去听听相声,这本是日常生活的正常消费,应该是很轻松、很随意的事情,如果变成了高消费、奢侈消费就不大对劲儿了。”

  曲艺一直是平民化的艺术,早先的相声也始终亲近劳苦大众。宋德全以19世纪在北京天桥卖艺的相声鼻祖朱绍文作例:老先生的艺名就叫“穷不怕”。他撂地摆摊时总带着竹板,上面刻着两行字:“满腹文章穷不怕,无车诗书落地贫。”说来也巧,他当年住的地方离今天的相声俱乐部不远,也就相隔一公里吧,是地安门外简陋的毡子房。“如今,把一百多年来京城老百姓本来吃得起的家常饭相声,变成了吃不起的大餐,是应该心里有愧的。”

  让宋德全心里感到安慰的是,整整十年过去了,北京的地皮价格在涨,房价在涨,物价也在涨,但是相声俱乐部的票价却没有涨。“就说相声俱乐部对面的住宅楼吧,十年前是五千元一平方米,现在是四万元一平方米;十年前的猪肉是三块多钱一斤,现在的猪肉是二十多块钱一斤。可是,我们相声俱乐部的章程不改,低廉的票价不变,正像中国曲艺家协会赠送的匾额题字一样"相声之家,娱乐大众"。不能光在嘴上说"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拿出具体行动来。我们就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老百姓服务。相声俱乐部10周年生日到来时,500场演出能凑个整儿。”

  感恩服务观众,观众亦知感恩。

  笔者曾经当了多年文化新闻部记者,文艺演出市场纷繁现象见得多了。但是,只见过观众看演出之前掏钱买票的,没见过演出之后给演员送钱的。这样的事,恐怕只能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发生。一场演出欢快落幕,观众也说笑着散去。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母亲带着儿子不走,非要塞给俱乐部负责人200元钱。你不要钱,母子俩不走。当妈妈的说:“不为别的,就为艺术家这样尽心尽力的表演。你们的票太便宜,说什么我也得给,不然我回家睡不着觉!”

  宋德全本是一个爽快人,却也像祥林嫂一样磨叨,他见人就讲这个不强卖却强买的段子,说完了还要加重语气地加上一句:“你说说,咱们的观众多好!”

 2 他说相声要有大智慧

  宋德全是“三家”集于一身的人。他既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相声俱乐部的“大管家”,还是相声界的社会活动家。

  作为相声业界人士,他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对于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相声艺人有着浓厚的“亲情”,尤其敬重对相声艺术有筚路蓝缕之功的先辈。在自己的职业领域“认祖归宗”是每一位从业者的必修,去年的清明节,他带着自己的徒弟远赴浙江绍兴,去给前面提到的中国对口相声的奠基人朱绍文烧香磕头,表达后辈相声人的祭奠与思念之情。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想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慎终追远的传承,来让相声俱乐部的同仁更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凝聚力。困难的是,朱绍文祖籍绍兴,但其家族墓地随着改朝换代早已无从稽考,于是,俱乐部一行人干脆登上整个绍兴古城最高的山峰香炉峰,在其峰巅的寺庙炉峰禅寺中焚香默祷,祭拜相声艺术开山之祖。

  当年白居易曾在此山留下“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的诗句。

  虽然不是诗人,但怀古之幽情与文人墨客无异,何况登顶俯瞰相声鼻祖故里情意款款,又逢“烟雨霏霏江草齐”的令人徒生别情离绪的阴雨天气,宋德全也按捺不住一腔澎湃诗情,脱口吟唱《绝句》一首:“满怀虔诚亦感恩,祭拜先师朱绍文。炉峰山上香一炷,天降大雨洗凡尘。”正是朱绍文先生身上特有的文气让他着迷,他认为,通过文气洗净江湖气才是相声发展的正道。

  接着,他对身旁同行的弟子们说:“相声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文化。相声是吐属文化,这在朱绍文先生的艺术生涯中得到证明。他以文心构思、创作相声,调侃存义,俗中见雅,编演的单口相声《字像》《字义》,以及对口相声《大保镖》《黄鹤楼》《四字联音》和《斗法》等,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并对后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声艺术要发展,怎么发展?

  宋德全的观点是:相声人要亲近文化人,让自己成为文化人。

  他不无感慨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曲艺远不如其他艺术门类或其他行业发展得快,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业内人士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们只有北方曲校一个中专,中专水平的演员怎么能面对欣赏你的大学毕业生?正像毛泽东当年所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没有文化的相声是愚昧的相声。愚昧的相声可以吸引俗人,却不能吸引雅人,而相声的特点是大俗大雅,雅俗共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侯宝林大师曾经被北京大学聘为汉语语言文学客座教授,如今还有哪个曲艺演员有资格被全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聘为教授?相声可是大智慧(601519,股吧)的艺术!”

  相声俱乐部的“大管家”心急啊!宋德全觉得相声艺术要传承、发展,必须上求学问,下接地气。他本人就爱读书,读现代文学,也读古典文学,言谈中时不时会冒出四书五经的格言或唐诗宋词的佳句。他恭敬学人、广交贤士,特别是主动和文化界、文学界人士交朋友。他曾邀请戏剧家黄宗江、梁秉堃,作家刘恒、赵大年,画家李燕等来相声俱乐部做佳客,看演出,并与观众一起畅谈相声艺术,为俱乐部发展献计献策。

  黄宗江以他一贯的诙谐幽默的风格发言:“我是相声迷,从小就爱听相声,茶馆里的、收音机里的都听过。相声是什么?在我看来,要用戏剧角色来作比喻的话,相声就是以丑角逗哏的方式出现的正面角色。丑角逗哏是让观众开心,正面角色是引导观众向上、向善。传统相声演员最拿手的是劝人行善,劝人尽孝道……我这么多年在影视剧中扮演了许多角色,但是我不敢去说相声。说相声太难了。”

  宋德全不失时机地撺掇作家刘恒写相声:“老舍当年就给相声演员写过相声,帮了曲艺人好大的忙,文学和文学家本身对相声艺术的滋养太重要了。您的小说和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有相声让人开怀的元素存在,那剧情的包袱一抖,效果比相声不差!欢迎您在百忙中也抽空关注关注我们相声,您有没有写写相声的打算呢?”

  刘恒的回答模棱两可,可进可退:“我自认为还能写相声,但是写得好不好实在不敢说。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尝试尝试……”

  相声俱乐部组织的相声沙龙不定期举行活动,开办相声专题论坛、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吸纳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人士参与,无形中汇聚、整合了相声文化资源,延伸了相声艺术舞台,同时,它也是紧密联系相声演员和观众的一条纽带。

  让宋德全津津乐道的是,“相声俱乐部是相声培训基地,是出人才的地方,就好比黄埔军校一期,走出去的都是英才、俊杰。十年来,历届全国相声大赛一等奖获奖者中都有我们相声俱乐部培养的演员,而所有全国相声大赛获奖者(无论他是哪个省市、自治区的演员)都曾在我们的相声俱乐部登台表演。一些相声俱乐部的创业者、参与者已经成为相声界的新锐、名人,比如李伟健、武斌、方清平、刘颖、付强……”

  宋德全介绍,相声俱乐部的另一个公益服务项目,是组建六年的“青年相声联谊会”,入会的门槛不高,只要多少写过、在大小场合说过相声的相声爱好者就能加入。在联谊会中,有厨师、司机、教师、老板……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作品拿来表演,由大家品评、专业老师指点。利用东城区文化馆的场地,每个月都以自娱自乐的方式演出一场,或者到敬老院去慰问演出。至今,包括联谊会会员创作在内,俱乐部已经积累观众自发投寄的相声作品500多件。

3 他认定艺术家需有社会责任感

  宋德全的人缘好,年长些的曲艺家都两个字“德全”、“德全”地叫着,晚生们则四个字“德全老师”、“德全老师”地称呼,平辈兄弟只用三个字“德全兄”、“德全兄”来招呼,大家不约而同,都一致看重“德全”两字,足见常人眼中“品德全面”是多么重要。

  就说保持敬老的传统美德吧,偏巧让我在一旁看得真真。前不久中华曲艺学会在陶然亭召开年会,会后自助餐上,我和年逾古稀的作家梁秉堃坐一桌。看到梁老放下碗筷,宋德全便及时出现,恭恭敬敬地说:“梁大师您慢起身,我来扶着您,地滑咱慢慢地走,回家坐我开的车!”

  按说宋德全不该说相声,他的长相太周正,若在影视剧里做演员,导演一准儿让他饰演英雄好汉。他那一身凛凛正气、磊磊胸襟也让我领教过,并百思不得其解。同为东城区政协委员,我们一同参加曲艺家与企业家的联谊座谈会,主题是商讨如何使鼓曲艺术在京城落地。他说“我们不说钱,一说钱就变味儿了”。

  做人之品德与从艺之艺德贵在两全,宋德全做到了。他既是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也是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尊师重教德之大也,他对恩师苏文茂的教诲念念不忘,“我师傅说,"相声不是相貌之相,也不是声音之声,现代相声应该是研究和表现人间万象和万物之声。相声是逗人乐,关键是看逗谁乐。于无包袱处说相声才是最高境界,人家听你的文化、品位、艺术情趣和审美倾向。"

  宋德全说:“我崇拜老师苏文茂对艺术的忠诚,他告诉我说相声的两个标准:"一是用心说好相声;二是要说好的相声。"老先生真就这么做的。他说的相声《文章会》中,原有对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不敬。天津文化局的老局长、作家方纪提出不妥,他马上就把段子给改了,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隐去。有的相声不雅、又不好改,他干脆不说,比如他不说《圆梦》。他是用一种对历史负责、对学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从事相声事业。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

  倘若舍去社会责任感,又哪来值得尊敬的艺术家?

  宋德全和他经营的相声俱乐部开展了许多公益和慈善活动,其中包括为患有白血病的大学生义演,为西部贫困地区下岗职工子女义演,为残疾人义演,为外地务工人员义演等等,并多次为灾区民众捐款、捐物。若说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是一个公益相声俱乐部也不为过,专业人士的志愿服务在这里是一种常态,因为一两百元的演出酬劳实在算不上什么,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宋德全的观点是“多元社会,多元文化,既要有商业性的演出场所,也要有公益性的演出场地”。

  相声俱乐部亦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由宋德全策划、组织的,专为台湾同行提供舞台的《两岸同心、文化同根》专场相声晚会,是相声俱乐部十年历史中的一大亮点。由台湾相声人创作、演出的相声《台北话》《台湾绕口令》等,正是在相声俱乐部演出时被央视春晚剧组发现并登上春晚舞台的。

  正因同根同祖,方能互访互助。

  台湾曲艺界人士亦盛情邀请大陆艺术家访问宝岛,宋德全谈起在台北著名的传统艺术演出剧场红楼剧场的演出,虽然时过境迁,依然兴奋不已。“我们在逗留的13天中演出了8场。我表演了相声《对春联》《汉字研究》《猜谜语》和《说谚联》等。你今天说完了相声,明天上街就会被观众认出,拉着你聊天。他们特别懂相声,也特别懂礼貌。谢幕时,他们起立,鼓掌,但不离席,不走。他们要向演员致敬,道晚安!这个细节给我印象太深了!”

  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曾经设宴款待来自北京相声俱乐部的艺术家,宋德全即席发挥的一个小包袱把大家都逗乐了。他先问台北市市长:“您知道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台湾吗?”市长一怔,不知该怎样回答。宋德全抖出了包袱:“在您这里,不管谁上"台",都要走"弯"路,所以这里叫做"台湾"。”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