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摄影> 摄影评论

为时代“造像”,为历史留影——谈王俊荣的摄影创作

时间:2022年08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建东
0
为时代“造像”,为历史留影
——谈王俊荣的摄影创作
初识摄影家王俊荣,是从两年前江苏《新华日报》上整版推出《再见!长江捕捞船》的一篇图文并茂的专题开始的。由此,结识了这位颇具才华的摄影家,更进一步领会了摄影艺术的奥秘:从照相之“照”,到造像之“造”,从选材到成像。其实,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就是一个对生活原态即拍摄素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动过程。较之于某些具有震撼效果的经典作品而言,王俊荣的作品却总能从平实中看到出乎预料的“奇崛”。特别是将其作品置于历史与时代的长河中,愈发感觉到他正以精心创作的摄影佳作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意义和故事的世界。

狼山雾霁

“蹊跷”而有魅力的“镜”像

  摄影,源于希腊语,有“光线绘图”的意思。有人如此看待摄影家,即他们能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物事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王俊荣一直以一名艺术家的敏锐与素养,紧紧把握住历史与现实、“事故”与“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他早期颇具影响的摄影作品《抗洪》,通过1996年8月1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南通天生港江段,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让人从侧面体会到江上捕鱼人的艰辛。此幅作品的特点是质朴与即时性。整个画面并无抗洪惯用的惊涛骇浪和人物的大幅度动作与表情,却重在从背影和侧面突出洪水的凶猛与抗洪斗士的坚定、勇敢,以无声渲染特定情景下的紧张与紧迫。

宏阔大气象的风景照与细微小摆设的延时照,王俊荣同样可以双相并用、驾轻就熟。他的“狼山”系列与“大型活动”系列摄影作品,都各显其能、脍炙人口,颇为爽心养眼。狼山,坐落在长江北岸,山不高也不大却颇负盛名,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狼山雾霁》等作品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大有不见不散、不登不快之感。南通有一位入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在王俊荣创作的组照《磨刀老人的慈善力量》里,既有主持人白岩松在颁奖台采访老人的场面,也有老人为灾区捐款时用长满老茧的粗糙双手清点硬币的特写镜头……王俊荣也擅长描绘大型活动,所用视角往往另辟蹊径、独出心裁。比如,其镜头里隔“窗”拍摄的《如画汤家港》、用无人机俯瞰拍摄的《运河岸边咏盛世》等,均可感受到由摄影作品所带来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渔家女孩

长江的记忆

  王俊荣的摄影专题《再见!长江捕捞船》让人印象深刻。捕捞业是数千年来长江两岸人民同生共息的主要生活内容和生活资源,但依时禁渔也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环节。可以说,王俊荣是走进广大渔民真实生活中的摄影家之一。

  在《孤舟旭日》组照中,第一幅为旭日初上、江波粼粼,江中一艘长江刀鱼捕捞船,星点可见渔民站在船舷作业。照片拍摄于2018年,表现的是南通渔民在长江下游捕捞著名的刀鱼。一年之后,长江刀鱼捕捞成为历史。在冲破黎明前黑暗的旭日映照下,船黯、波红、太阳黄,三色既浓重也孤寂——此种“复杂之单一”,就是资深摄影家也很难把握。其实在这组照片中,每张都意蕴悠长。第二幅是天生港渔民张正华、张正勇响应号召,展示禁捕通告。第三幅中,禁令下来后,一长排捕捞刀鱼的渔船停在天生港里,画面是两兄弟各自站在相依为命的自家船上,哥在前、弟在后,错落有致。作品采用远景,画面显得静默无声,时光凝固一般,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影像效果……

  新闻人出身的王俊荣有着极强的新闻敏感和视觉书写愿望,总能从大的时代背景中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通过微观化、个体化的视角切入,用影像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展示现实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王俊荣多年来对数户渔民进行了追踪拍摄。其中一组照片反映的是老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作品中,有在舞池中和舞伴翩翩起舞的,有婀娜多姿在社区展示旗袍秀的……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能探寻在长江捕捞船上的人物原型。风烟带走的只是容颜与岁月,却带不走思念与真诚。他的跨越时空的系列对比性影像,超越了固化阅读,带给人们以新的感受与感动。

有序釆样

抗疫拍摄,展现逆行者的风采

  对于摄影者来说,“抓拍”的瞬间要想铸就“永恒”之辉煌,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注重观审对象的“即时”价值与“延时”价值。有相当镜头阅历与创作经验的王俊荣深谙此道。他对广角镜下的摄影艺术实践,别有一番以静制动、动中取静的真功夫。

  王俊荣是南通最早拍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题材的摄影家之一。2020年初,他跟随南通市崇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防控采样员余雯,一起走进被隔离群众家,用镜头记录了采样员采集核酸样本的过程,展现了采样员工作的辛苦。

  王俊荣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幅幅抗疫题材摄影作品,让我们心中升腾起一种力量、希望和信心。摄影家是“大白”们的战友,同样是向新冠肺炎疫情勇敢抗争与搏斗的逆行者。组照之一反映的是上岗途中,一男一女、一高一低、一白一蓝,且为背影,给人留下无尽想象。组照之二中,柔和的橙色窗帘不正是“大医至爱”的象征吗?

  “大白”始终是抗疫活动的主角。然而,对于摄影家来说,应该避免拍摄对象的单一化。事实上,造型艺术与抽象的语言艺术一样,画面的摄取也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叙说,只有在具象中隐喻一定的抽象内容,才能读出并展开想象的况味与情趣来。

孤舟旭日

  在各项抗疫工作中,街道乃至各个社区,无疑是抗疫的第一线和中坚力量。今年5月,王俊荣拍摄了一组体现江苏南通虹桥街道党员干部进行核酸检测的照片。组照之一,前景是一位蓝衣志愿者招呼一位咖啡色上衣的老年居民,背景是烘托式的大红色宣传板,分明可见“基层堡垒”四个硕大的红白镂空字,与画面主题相得益彰。组照之三中,仍是同时同地的外景,核酸检测点在人们保持2米距离间进行有序釆样,严谨有序而画面整饬。从近景、中景,到远景,调镜头,换角度,色彩之对比、画面之远近、焦距之变化、构图之蕴涵,无不煞费匠心。在蒙太奇的“变”中求胜、“实”中取巧,始终是王俊荣长期坚守的原则。

  王俊荣心中的广角镜是那扇永远向着善与美好敞开着的心窗。特别在文创事业比较发达的南通,更使得他那套各式齐全的摄影装备,有了“尽逞其能”的用武之地。他的取景和构思既务实又新颖。比如,在古镇唐闸,文创事业生机勃勃,处处皆是景致,其中一幅偌大的壁画,是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许文强的饰演者周润发和冯程程的饰演者赵雅芝的合影。那日天空晴朗,在此捕捉素材的王俊荣蓦然发现碰巧有一位身着类似汉服的女孩从大型壁画前小跑而过。在那一瞬间,他以最快的速度揿点快门,留下精彩瞬间。画面的恰到好处是将历史与现代、生活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电视剧主人公与城市中少男少女的一腔情愫,都在文创壁画前的一刹那间找到了某种呼应与契合。只有高妙而快捷的摄影艺术,才使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

  北宋王安石曾有一首七言绝句《题张司业诗》,诗中对中唐乐府名家张籍赞曰: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俊荣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不倦地掮着摄影器材,总能沿着历史与时代的脉相,去寻波溯源,找寻社会与人心的纤微颤动。数十年过去,王俊荣成长为一名主抓文联工作的基层领导,但他始终未离开摄影创作第一线。在江海南通这方沃土上,他成为一名摄影艺术的不懈探求者。

(作者系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