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文学> 作品展示

罨画池,诗意绵绵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丽宏
0

赵丽宏书陆游《池上见鱼跃有怀姑熟旧游》

赵丽宏书陆游《夏日湖上》

罨画池风光

陆游祠

罨画池碑 

  到崇州,是一个春日的上午,下着细密的小雨。

  罨画池被烟雨笼罩着。坐在湖畔的亭榭中喝茶,聊天,看风景。湖上天色奇异,密布的云团,竟然没有将阳光全部阻隔,几缕阳光从云隙中射出,融化在迷蒙的烟雨中,湖面闪动着斑斓的光点。湖上有雾,雾气若有若无,在水面漂浮,远远近近的树、桥、亭台楼阁,都变得如同印象派油画中的景物,朦胧而神秘。湖畔的垂柳在雨雾中轻摇,那一缕缕飘扬的翠绿,给人亲切的感觉,如有人晃动丝绸的衣袖,试图拂去湖上的雾气,还天地以清明。

  罨画池非等闲之地。在唐代,这里就是著名的园林,湖畔东亭,曾出现在裴迪和杜甫相互酬唱的诗篇中,诗中的梅花,在园林中年年盛开。到南宋,因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此地流连,朝夕相伴,迷恋上这里的湖波亭台和花草林木,诗长吟,情永留。罨画池,和这位诗人的名字,难分难解地连在了一起。这位诗人,是陆游。使我感兴趣的是,游遍天下名胜的陆游,为何会对罨画池如此钟情。我问陪我喝茶的崇州友人,友人笑而不答。

  青花盖碗中,泡着当地产的绿茶竹叶青,茶盏中碧绿的茶叶,让人联想起身边湖波中的菱莲清荷。湖水就在窗外,触手可及。我俯瞰湖波,忽见银光一闪,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湖上涟漪由小而大,一圈又一圈,久久荡漾。友人问我: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此景此情,使我想起陆游的诗《池上见鱼跃有怀姑熟旧游》:

  雨过回塘涨碧漪,

  幽人闲照角巾欹。

  银刀忽裂圆波出,

  宛似姑溪晚泊时。

  这是陆游在罨画池写的一首七绝,他看到的景象,和我刚才所见完全一样,雨中游湖,鱼跃水面,触景生情,联想起人生旅途中一些难忘的瞬间。崇州友人聪慧,她这一问,其实也解答了我的问题。陆游迷恋罨画池,是因为这里幽静平和的自然天籁,是无处不在的诗意。

  公元1173年春天,陆游接任蜀州通判来到崇州。那一年,他49岁。陆游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战事纷乱,国土沦丧,爱国者忧心如焚。从年轻时代起,陆游就为国家的统一奔走呼号。他从过军,上过战场,出生入死,殚精竭虑,却发现以一介书生之力,难以挽救国家的危亡。到崇州后,陆游被这里宁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吸引,通判府西邻罨画池,走出后院东门,就能进入园林。罨画池不算大,但园内湖光潋滟,莲荷接天,古木苍翠,修竹成林,给人曲折幽深的感觉。湖上的堤桥、湖畔的亭台楼阁,都点缀得恰到好处。在湖光树影中,身心疲惫的诗人有了归家的感觉,诗的灵感如地下奔泉喷涌而出。刚到崇州,陆游就用诗抒写自己喜悦的心情,并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流落天涯鬓欲丝,

  年来用短始能奇。

  无材藉作长闲地,

  有懑留为剧饮资。

  万里不通京洛梦,

  一春最负牡丹时。

  襞笺报与诸公道,

  罨画亭边第一诗。

  (《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

  陆游没有想到,在蜀州,会找到这样一个和他心灵相契的栖所。罨画池虽小,却能容纳并安抚一个漂泊者的灵魂。刚住下时寄给朋友们的这首诗,其实还是有点节制。和罨画池相处久了,在湖畔散步、思考,在湖上泛舟、垂钓,一天四时,罨画池为诗人显示出不同的表情,这些表情在陆游的眼里都亲切如故乡的问候。夏日的一天,陆游在湖上泛舟,清风徐来,舟子从柳荫下滑过,湖面上白云蓝天和亭榭树影融为一体。眼前的景象,使陆游身心沉醉,他感觉这湖光水色,就是他结束漂泊的身心家园,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灵魂归宿。又一首感情深挚的诗,从他心中涌出:

  乌帽筇枝散客愁,

  不妨胥史杂沙鸥。

  迎风枕簟平欺暑,

  近水帘栊探借秋。

  茶灶远从林下见,

  钓筒常向月中收。

  江湖四十余年梦,

  岂信人间有蜀州。

  (《夏日湖上》)

  今日的崇州人,读到“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这样真挚激情的诗句,依然会感到骄傲。家乡的水土,能使一位来自远方的诗人产生如此亲近的感觉,那是何等深切的缘分。

  历史常常会有相合之点,诗人的命运也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陆游在崇州的经历,让我想起杜甫、想起杜甫和草堂。杜甫49岁那年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住进成都草堂;陆游到崇州,也是49岁。两位诗人来到蜀地的心情也相似,都是历经磨难后在这里发现了一片可以休养身心的宁静之地。陆游恋罨画池,颇似杜甫爱草堂;罨画池之于陆游,恰似草堂之于杜甫。一座简朴的草堂,一个幽静的园林,在不同的时代安抚了两位伟大诗人疲惫的身心。杜甫在草堂住了将近4年,陆游在崇州的时间要少得多,但罨画池却一样使他迷恋,并永久萦绕在他的记忆中。杜甫在草堂写出很多不朽的诗篇,草堂生活成为他的灵感之源。陆游到崇州后,也写了很多和罨画池有关的诗篇,诗风因环境的幽美而变得清丽委婉。在崇州,陆游每天去罨画池散步。春日的湖景,是万种生灵竞美的舞台,陆游在《暮春》一诗中有生动描绘:

  忙里偷闲慰晚途,

  春来日日在东湖。

  凭栏投饭看鱼队,

  挟弹惊鸦护雀雏。

  俗态似看花烂漫,

  病身能斗竹清癯。

  一樽是处成幽赏,

  风月随人不用呼。

  罨画池其实不太大,和江南的很多名园相比,也不见得更精致奇特。然而它却有独特的好处,园虽小,却因湖波清朗而给人开阔之感。园中林木蓊郁,古气森然,让人怀想历史。最迷人处,是它的天然环绕,可一任生灵在园林中自由翔游鸣唱,一年四季、一天四时,会看到全然不同的新鲜景致。即便是黄昏或夜晚,陆游也会来园里踱步静坐,心情好,暮色也有诗意。他曾在一次黄昏散步时写成《晚步湖上》:

  云薄漏春晖,湖空弄夕霏。

  沾泥花半落,掠水燕交飞。

  小倦聊扶策,新晴旋减衣。

  幽寻殊未已,画角唤人归。

  陆游常常邀友同游,在罨画池边喝酒吟诗。一次酒过三巡,陆游在微醺时写《池上醉歌》:“我欲筑化人中天之台,下视四海皆飞埃;又欲造方士入海之舟,破浪万里求蓬莱……横笛三尺作龙吟,腰鼓百面声转雷。饮如长鲸海可竭,玉山不倒高崔嵬……”这时的陆游,有点太白醉酒的姿态了。

  然而陆游决不是醉生梦死的酒徒,大多数时间,他是清醒的。他也没有迷醉在温婉的湖光里,忘记了内心深处的苦痛。和杜甫一样,在草堂悠闲安宁的生活中,他仍然为国事民生伤怀,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诗篇。当秋风掠过罨画池,卷起满园枯叶,陆游也忧上心头,他的七律《秋声》,道出了心中的牵挂和焦虑:

  萧骚拂树过中庭,

  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余晨放闸,

  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

  强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

  一年光景又峥嵘。

  酷暑过去,凉风拂面,陆游觉得并不可喜,因为一年又匆匆过去。壮志未酬,理想遥远,大自然季节的交替,更令人哀叹人生的急迫。也是写在罨画池的另一首《秋思》中,陆游心中的家国忧思表达得更为强烈:

  烈日炎天欲不禁,

  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

  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

  苦吟凄断杂疏碪。

  雁来不得中原信,

  抚剑何人识壮心!

  陆游在罨画池畔写了三首《秋思》,都是相似的心境。面对落叶秋风,感慨岁月流逝而壮志难酬。他在诗中一声声叹息:“白首有诗悲蜀道,清宵无梦到钧天”;“天涯又作经年客,莫对青铜恨鬓丝”;“无处逢秋不黯然,驿前斜日渡头烟”。这样的诗句,既凄楚,又无奈,是陆游当时心境的真实流露。

  陆游在崇州,当然不会把自己关在罨画池足不出户。崇州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仅寻山问水,发现很多美妙的风景,还访问乡民,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作了考察。崇州的生活,使他诗兴大发,当时写的大量诗作,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这也和杜甫当年在草堂的生活颇为相似。陆游在崇州写的诗作,和杜甫的草堂诗篇,常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接触的一切物像,无论雅俗,都能入诗。川菜、薏米、巢菜、新鲜蔬果,都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在今日的崇州饭店里,还有不少据传是陆游喜欢或创造的佳肴。陆游诗中的美食,不是豪门官府宴席上的大餐,大多是民间的家常便饭。陆游的崇州诗篇中,有一首《野饭》,记一次山乡野餐,很可一读:

  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

  轮囷斸区芋,芳辛采山蔌。

  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

  往往八十翁,登山逐奔鹿。

  可怜城南杜,零落依涧曲。

  面余作诗瘦,趋拜尚不俗。

  病夫益倦游,颇愿老穷谷。

  是家吾所慕,食菜如食肉。

  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

  何必怀故乡,下箸厌雁鹜。

  诗中的食物,都是山林草蔬野味,陆游视若珍宝,明珠白玉,芳辛味足。这样的野饭,是人和自然的交融,陆游甚至因此暂忘宠辱,生出“何必怀故乡”的念头。

  陆游第一次在蜀州待的时间不长,年头初到,年尾就调任嘉州。但陆游把家眷都留在了蜀州。到嘉州后,陆游对蜀州心怀挂念,如游子牵记故乡。嘉州在岷江下游,蜀州在岷江上游,陆游思念罨画池、牵挂家人的情思逆江而上,飞回蜀州:

  归心日夜逆江流,

  官柳三千忆蜀州。

  小阁帘栊频梦蝶,

  平湖烟水已盟鸥。

  萤依湿草同为旅,

  雨滴空阶别是愁。

  堪笑邦人不解事,

  区区犹借陆君留。

  (《雨夜怀唐安》)

  离开蜀州后,罨画池成了陆游梦魂牵绕的记忆。他写过两首《秋日怀东湖》,都是文情并茂的佳作:

  《秋日怀东湖》之一:

  小阁东头罨画池,

  秋来常是忆幽期。

  身如巢燕临归日,

  心似堂僧欲动时。

  病思羁怀惟付酒,

  西风落日更催诗。

  故名岁暮常多感,

  不独当年宋玉悲。

  《秋日怀东湖》之二:

  罨画池边小钓矶,

  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苹叶动知鱼过,

  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

  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

  谁与愁城略解围?

  陆游的蜀州诗篇中,有不少怀人的篇章,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在他的诗中:张縯、张季长、张汉州、张少卿,其实都是一个人。张季长是蜀州人,陆游在郑南军队和他相识,两人性情相投,无话不谈,成为终身挚友。陆游到蜀州后,张季长曾从远方赶来看望他,两人在罨画池泛舟品梅、饮酒赏月。分手之后,互相牵挂,书信不断。陆游和张季长的友情,使我联想起杜甫在草堂和他的挚友严武的交往。陆游对友人深挚的情谊,和杜甫也是异曲同工。陆游写给张季长的诗,多达40余首,只要看一下陆游写给张季长的诗歌题目,就能想象他们之间的情谊:《别后寄季长》《广都道中呈季长》《东村散步有怀张汉州》《后园独步有怀张季长正字》《久不得张汉州书》《六月二十二日夜梦赴季长招饮》《雨夜有怀张季长少卿》《岁暮怀张季长》《五更闻雨思季长》《登山西望有怀季长》……从这些诗题看,陆游对张季长的思念,几乎是无时无刻地存在。这些诗中有很多篇章和佳句,成为怀人古诗中的经典。如《五更闻雨思季长》:“展转窗未明,更觉心独苦。天涯怀故人,安得插两羽。”《东村散步有怀张汉州》:“忧国丹心折,怀人雪鬓催。房湖八千里,那得尺书来。”书信,在陆游的诗中是一个和友情关联的重要意象。对张季长来信的盼望、读信时的激动,被陆游写得情真意挚、细致入微:“故人岷下无消息,尺素凭谁寄断鸿”;“岷山学士无消息,空想灯前语入微”;“故人已到梁州未?尺纸东来抵万金”;“平生故人阻携手,万里一书空断肠”;“今朝更有欣然处,万里知心一纸书”。在《箜篌谣二首寄季长少卿》中,陆游描绘了一个撼人心魄的细节。半夜,因为思念友人无法入睡,便起床读张季长的旧信:“中夜起太息,发箧觅旧书。尘昏蠹蚀损,行缺字欲无。一读色已变,再读涕泪濡……”古人间的情谊,深挚如此,现代人读来,也许应自叹浅薄。

  陆游在四川生活了8年,把四川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如果把这第二故乡凝缩在一点,这一点,便是蜀州,凝缩得更小,便是罨画池。陆游离开四川后,蜀州和罨画池是他下半世挥之不去的美妙梦乡。83岁的那年岁末,老态龙钟的陆游独自对酒沉吟,岁月的长河,在他眼前缩得很短,离他最近的地方,是蜀州,是罨画池的梅花。他在诗中发出这样的感叹:“蜀州白首犹痴绝,更为梅花赋断肠。”

  崇州友人带我走出湖畔亭榭时,雨已停,湖上的雾气也已散尽。漫步在园林深处曲折的小道上,竹枝拽衣,风吹林动,绿荫中传出婉转的鸟鸣。这时,眼里所见,心中所思,全都是陆游诗词的意境。

  罨画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州友人告诉我,罨画池能成为天下名园,是因为园内外“三位一体”的古建筑,除了罨画池的唐宋园林,还有园中的陆游祠和与此毗邻的文庙。陆游祠是后人为纪念陆游而建,建筑虽古,祠中陈列的诗词书画,却是现代人对陆游的解读和敬意。文庙是传统的孔庙,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陆游住在这里时,还没有它的踪影。不过崇州文庙却是极为稀罕的古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斗拱,造型繁复精美,其中,竟然没有一根铁钉,全用木榫连接,堪称奇观。在罨画池转了一圈,留在我心中最深的印痕,还是陆放翁的诗迹,他的诗歌意境,复活在生机不衰的古老园林中。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