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剧作教父的成功“秘诀”

时间:2011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永明

 ——我听麦基公开课

  和同为业内资深教父的商界大师巴菲特传道授业的方式有所不同,好莱坞金牌剧作专家罗伯特·麦基选择的是公开授课来传播自己的编剧理念,而不是用拍卖和自己进餐的方式来为他人指点迷津。尽管方式不同,两人之间的做法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是不谋而合的,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具体的可以计算的货币数字来完成与自己抽象思维方式之间的等价交换。

  既然提到了“钱”这个现实而又不可避免的话题,那也就势必会牵扯到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5000块钱的价格,对于4天的讲座来讲,是否值得?尤其对于很多看过麦基所著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以下简称《故事》)这本书的人来讲。笔者作为听课者想谈谈此次麦基中国讲座的个人观感。

麦基是谁?

  罗伯特·麦基,好莱坞最知名的剧作专家,其创作的《故事》一经出版,立即成为影视从业者争相抢购的书籍,成为很多人认识剧作,了解剧作行业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事实上麦基还为多部好莱坞大片作过剧本顾问,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近几年来,随着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开始涌现,开始走到创作的一线,拿起笔去编造故事,构建剧作家脑海中的主人公。而与此同时,也势必会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缺少一定的审美和艺术性的影视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麦基的中国之行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推崇和追捧,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麦基中国行程

  麦基的中国之行包括两部分:一是12月1日在上海讲座,或者是答疑会。主要的议题包括为之前国内很多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诠释,并针对案例,现场进行合理优化,以达到深化、可操作性层面。与会者包括了诸多知名编剧,如王宛平(电视剧《金婚》编剧),林黎胜(电影《天下无贼》编剧),高璇(电影《赵氏孤儿》编剧)等;电视台方面,北京、湖南、浙江、湖北卫视等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电视剧购销部高层都悉数参加。上海方面的这次会议带有比较官方的色彩,邀请的嘉宾多为业内资深人员或者各大卫视的购销部高层,有名额限制,所以不收费。

  第二部分就是北京的为期4天的编剧技巧的授课,时间是12月4日到8日,和上海方面的比较粗线条的理念传播不同,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为期4天的具体授课就显得从容很多,与会人员也以从事编剧、管理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为主。据笔者所知,个人报名为5000元,单位报名为6000元。这部分授课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因为对于人数无具体的限制,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都可以获得近距离听麦基讲座的机会。

麦基的主要观点

  毫无疑问,5000元、4天的授课,麦基究竟会讲些什么,是大部分人所关注的,尤其对于很多已经将《故事》这本书烂熟于心的诸多编剧来讲。

  摆在所有编剧面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剧价值观的问题,这也是此次授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麦基自己的说法,“这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甚至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域,由于文化、社会、信仰、思维习惯的不同都会有些不同的解释。下面将麦基授课的一些主要的观点总结如下,相信也会给大家不少启示。

(1)故事

  故事是对生活的隐喻,故事的核心是观众能够认可并产生共鸣的人性。因此真实的生活,并不是“事实”,也不具备意义。故事一定是在事实和虚构间寻找平衡,再造生活,以为观众提供“人性”和“经历”上面的愉悦。故事不是“智识”性的。所谓好的故事,一定是被“情感”包围的。因此观众可以不喜欢它,但是却不能否定其“真实”。写作者不必“政治正确”、不必“拯救世界”,而应当表达真相,将“真实的情感”带到这个世界。

(2)设置

  个人都有灵感,并且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灵感最牛,但事实上,大部分灵感都一钱不值。因为一个故事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开始”,而在于怎样结束。一个好的故事,不应该被赋予意义。意义只能在故事中自动出现。背景的设置会尖锐地限制故事,并深化故事。设置越精准,故事越小,则独特性越具代表性;越模糊,则意味着越不凝练,越接近抄袭和复制。所以在开始一个故事之前,应该有如下的准备:A.我的人物以什么为生;B.当时的社会政治是怎样的;C.故事中贯穿的价值观是什么;D.故事中会有什么样的独特仪式;E.本类故事的发展常规是什么;F.人物小传。随后一边进行故事,一边补充、完备。

  (3)人物

  故事包括人物、意义、对白、音乐、奇观。如何塑造真实的人物,让他在困境中做出选择。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将大部分的功课都做在人物的设计上,这其中的大部分用于高潮部分、用于人物的选择。好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具备了坚强意志的人。他有目标、有能力、有态度,而同时又具备他自己不知道,但是观众却能察觉的“潜在的欲望”。而大部分情况下,“目标”和“欲望”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好的故事,就是主人公锲而不舍地追求一个“目标”,越付出,越失败。蓦然回首,却恰好达成“欲望”的过程。故事的主人公一定要被观众认同,而不是被同情。所以无论是善是恶,他的一些品质都必须是极度真实的,和你我一样的。这样,观众才会在心里真正认同他。

  以上的观点或许在麦基的《故事》书中可以找到,但是,麦基极富表现力和煽动力的授课,轻松幽默的谈话方式还是让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受益匪浅。可以说,我们花了一个可以承受得起的价格,吃到了一顿丰盛美味、色香味俱全的饕餮大餐。

  寥寥文字,所记所述毕竟是有限的,在麦基课堂上听到的不仅仅是编剧技巧、制作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既陌生又熟悉,带着鲜活跳动的张力,吸引你驻足、思考、继续前行。技巧的东西是可以学的,但是思想的进化却总是要求有更多的思考相伴,如何在前行的路上充满思考而又不踯躅往复,恰恰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也必须要解决的苦恼之一。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