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素的呈现及传播

时间:2012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林少雄

◎ 除了摒弃盲目的自傲与自卑,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尊,因为任何民族文化艺术元素的展示,其最终目的在于塑造与展示人的尊严。中国人想要获得世界的尊重,首先要有对自己的尊重。

  ◎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最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传承,而“传承”不仅在于怎样“传”,更在于怎样“承”。“传”可以原样照搬,而“承”则必需以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选择提取、消化吸收。

  所谓“中国文化元素”,广义的主要指中华民族及其文明在其长期孕育、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各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与传承的、反映中国文化精神风貌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情风俗、生活习惯、建筑形态、艺术门类、科技创造、律法体制、宗教信仰、审美思潮、伦理观念等,空间上覆盖整个中国境域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区,时间上从史前时代到当下社会,总之,中国文化元素无法脱离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而独立存在。狭义的主要指传统文化中有别于经济、政治而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的形象、风俗习惯等符号、行为或视觉形式层面的元素。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后者。

  中国文化元素具有以下一些属性:其一,较为广泛的知晓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作为中国文化元素,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人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其二,较为普遍的认同性。需要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如作为中国文化元素,首先应该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及大多数外国人所认同;其三,较为固定的形象性。每当提起中国或中国文化元素,常常能让人们联想到的具体形象,如龙、熊猫、故宫、苏州园林、针灸、功夫、饺子、汤圆、青花瓷、中国红等。

  与政治的刚性特征相比,文化无疑要柔和得多,因此其更具有亲和力,容易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更多的人接受。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运用和传播的状况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寻找出规律,进而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策略进行以下一些思考。

  其一,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运用与展示,在心态上需要克服盲目的自傲与自卑,树立自尊。一谈起中国文化艺术,国人往往容易在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中纠结,或执著于过去的盲目自大,一谈中国文化艺术元素就要向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去寻求,似乎当代文化不构成中国文化;或与西方国家进行简单比较,将眼光局限于当下而自惭形秽,与发达国家比,似乎我们各方面都不如别人。除了摒弃盲目的自傲与自卑,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尊,因为任何民族文化艺术元素的展示,其最终目的在于塑造与展示人的尊严。中国人想要获得世界的尊重,首先要有对自己的尊重。

  其二,传统文化艺术要想在现代国际社会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必须要在形式上进行现代转化。所谓元素,是形成一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形态,其中积淀了民族文化的智慧,蕴含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孕育着民族文化的魂魄,所以其深深地扎根在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个不同的民族都希望在全球化时代尽情展现自己民族的智慧、精神,也尽情展现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文化魅力。但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元素”,一旦形成或被提炼出来,就会脱离其赖以存在的语境,因此就必须进行现代转化。传统文化与艺术为当代视觉文化创意注入了不衰的活力,但传统文化资源不能自动地转化为现当代资源。视觉文化创意产业总是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发生着密切关系,也与当下社会人们的审美理想、伦理观念密切相关。视觉产业尽管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养分,然而视觉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当代精神、文化及艺术具象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需进行现代转化。

  其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不仅要展示其物质、技巧、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展示其背后的精神、思想与观念。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上,有众多中国展品获得了各类不同的奖项,仅在1915年巴拿马的世博会上,苏绣、湖南菊花石、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胡开文地球墨、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常州梳篦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1900年至1930年成为中国参展获奖的黄金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获得各类奖项计1211个,但这些丝毫没有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或扩大其影响,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展示或输出的只是物质而非观念与精神。在世博会等国际性展览活动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在展示自己的观念与思想;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越关注具体物质形态的展示与交易。

  其四,中国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运用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理解与认知,除了形式上的现代转化,还应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最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传承,而“传承”不仅在于怎样“传”,更在于怎样“承”。“传”可以原样照搬,而“承”则必需以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选择提取、消化吸收。如大屋顶、红柱门、青花瓷、假山石等中国文化元素,在农耕文明时代,这无疑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然而在信息文明时代,如果我们还将其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元素去呈现,势必会在展示观念与形态上远远落后于时代,形成剧烈的断层与错位。因此中国元素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但又符合当代人们的视觉经验与视觉感受;应该是其立足于具体国别与地区的视觉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但又突破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物理时空的限制,能与当代世界各民族的视觉创意元素相汇相融;立足于中华民族与国家意识形态,但又超越种族与国界,建构着全新的文化形态。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