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时间:2012年03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大视野》 作者:乔燕冰

易介中台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博士,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建筑硕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艺产学中心研究员。

  ○记者:与世界各国相比,我们的公共艺术做的如何?

  ●易介中:很少有像中国做这么“烂”的。我们的建筑、城市规划都还没搞定,当然没法去搞公共艺术。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是滞后,我们城市的荒地太多,上位的规划都还没有落实。

  中国的城市大量地方基本上是没有规划的。基本都是大笔一挥而就,经常是马路两旁,中间一个绿化带是空的,或小区边有一块地不知在干什么。就如北京三环桥底下现在就不知做什么。这种现象在城市学中叫“Lost space”,即“失落的空间”。其实在全世界都一样,公共艺术就在是在寻找这种失落空间的意义。因为这些空间是没有意义的,浪费的,所以要找回这些空间,这时公共艺术就出现了。

  “‘公共艺术’这四个字其实本身就说明已经不艺术了。”

  ○记者:但是公共艺术目前在我国很热,而且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学者都在努力。

  ●易介中:我认为我们国内没有公共艺术的领域。甚至国外现在也基本不谈公共艺术。艺术就是艺术,什么叫公共艺术?什么叫私人艺术?“公共艺术”这四个字其实本身就说明已经不艺术了。其实只有户外和室内艺术之分,艺术必然具有公共性。没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做完了就放在自己屋子里,不为他人而存在,其实只是欣赏者的角度,和艺术的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已。

  ○记者:您否定中国有公共艺术?

  ●易介中:别冤枉我,我只是说,现在大家对于公共艺术的概念还是a pice of art,即一件作品。一件作品放在一个罩子里不就是室内雕塑吗?国展上放的一个雕塑,如果把它拉入美术馆不就是室内艺术吗?公共艺术本来应该是与城市密切到你拉不进室内的。比如它是一棵树就拉不进来了,是一个鸟巢就进不了屋子。公共艺术如果是一个群雕,小偷是可以偷走的,但公共艺术是偷不走的。所以公共艺术应该是一个观念。如果大家只是关注城市中的雕塑,那是很奇怪的。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最小的单元,只是公共艺术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建筑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

  记者:那么您觉得如何能把城市公共艺术做好?

  ●易介中:公共艺术更多的是包含金木水火土(即金融,人才,文化多样性,影响力、宣传,地点等)五行的一个大的计划。公共艺术很简单,就是让老百姓爱上艺术,让老百姓懂得审美。它是有很多诱因和动因的,是有生命的,会让人从小开始就完全生活在艺术中,可以感动一代人。它能让孩子从小培养美感,长大才能变成乔布斯。不然乔布斯是怎么来的?乔布斯一定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充满关怀的环境中,一个有艺术感却让他说不清楚的氛围中,而绝对不是看展览长大的。他不一定要去美术馆,因为去美术馆就太强制了,所以像巴塞罗那这样的欧洲做得比较极致的国家,一定要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切成无数块,撒出去,然后下次再切再撒,让艺术像弹珠一样滚到哪里是哪里。艺术只能用这种方式跟城市结合在一起。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