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博物馆建设

时间:2012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雪钦

  我国现有博物馆3400多个,各类博物馆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教育、传播工作,也使博物馆日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一方热土。有人甚至称,中国博物馆建设的黄金时代到来了。然而“开馆”容易“维馆”难,在博物馆建设热潮兴起之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实现博物馆功能、如何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以及如何确保新建博物馆能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就此,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纷纷亮出自己的提案,积极为各类博物馆的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本地色彩

强化“吸引力”

  对于地方博物馆来说,除了考虑规模情况外,还应根据本地区文物资源特色进行合理定位。倘若文物的征集、收藏和研究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侧重点,可能导致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缺乏鲜明个性和地方特色。因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应该在自身的特点上花功夫,让人们了解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和发展成果。

  针对已开馆5年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表示,应与时俱进地对场馆进行调整,加大展品征集力度和更新力度,以提升其展教功能。他认为,目前收集有关闽台两地行政隶属延革与变迁的史料文物已越来越丰富,在今后的场馆调整中可以将“法缘”(闽台法缘相循。从宋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台湾一直归福建管辖,1885年台湾建省,仍称“福建台湾省”,依然同福建保持着教育、行政、财政等方面的关系。)做为独立的展馆来规划建设,增强参观者对“法缘”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乃至国家认同。而随着馆内收藏品的不断丰富和闽台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可以多举办闽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并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召开相关议题研讨会和专题展。

  当前我国有些博物馆主要扮演“文物仓库”的角色,工作重心在于文物收藏,对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往往不够重视。而没有真正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出发,就会使博物馆缺乏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陷入非良性运转的境地。骆沙鸣认为,在今后的场馆调整和展品更新时应多增加一些时代性、互动性、智能性的展具展品,提升馆内解说员的水平和音响同步翻译,比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可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普通话、闽南语、客家语、日本语、英语,提高不同受众在不同语境下的观展效果。

  或许,只有从自身强化“吸引力”,让观众更好地享受博物馆文化,才能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现场与文化殿堂。

民族文化

完善博物馆收藏体系

  往往,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也是最具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84年,国家民委即开始筹建中国民族博物馆,并经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民族博物馆机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民族博物馆场馆一直未能立项建设。在关于尽快立项建设国家民族博物馆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姚立迎说,在首都北京建设一座国家民族博物馆,可以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还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完善我国博物馆收藏、展示体系,亦有助于在21世纪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性潮流中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据姚立迎透露,在没有场馆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开展了大量业务工作:坚持对全国民族地区开展文物调查摸底和征集工作,目前在某些民族类别的文物收藏方面已居于全国前列;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文物征集工作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展开相应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与影响的展览;同时致力于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为博物馆建设创造了条件。”姚立迎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场馆建设立项,使其早日建成开放并发挥作用。

西夏陵博物馆

未雨绸缪

老馆改扩建需预留空间

  目前有一些地方的博物馆建筑,由于历史较久,存在着文物库房狭小、展厅面积不够、基础设施简陋等问题,丰富的馆藏与落后的馆舍形成强烈反差,已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和人们对先进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就此,全国政协委员孙贵宝提出支持西夏陵遗址博物馆迁建的提案。西夏陵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西夏建筑类遗址。西夏陵博物馆则于1998年建成,系依托西夏王陵建设的遗址博物馆。近年来西夏陵考古发掘力度不断加大,新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西夏陵博物馆处于西夏陵遗址核心区内,对维持遗址自然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一定不利影响。”孙贵宝说,西夏陵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展示以及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迁建西夏陵博物馆十分必要和紧迫。他透露,为了更好地弘扬和展示宁夏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宁夏正在积极推进西夏陵博物馆迁建项目前期工作,综合考虑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并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

  诚然,未雨绸缪、开展博物馆前期建设的研究极其必要。而重视与关注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就应该在选址上预留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同时,孙贵宝、姚立迎、骆沙鸣也呼吁,对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唯一性的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博物馆,国家应给予必要和适当的倾斜性扶持。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让蓬勃的博物馆事业,真正为全民的文化生活添姿加彩。


(编辑:晓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