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 既要“星光闪闪”,更要推出新人

时间:2012年03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王英伟(中)出席第三十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颇有绅士风度、谈吐举止儒雅的王英伟,向我们递过来的名片非常简单,只有他在香港艺术发展局任主席的职务。但他却又是第九届全国人大香港特区代表、香港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很多香港文化界、艺术界人士,都兼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多个领域,他们被媒体称为“政商百达通”,王英伟就是其中鲜明一例。

 交流:我们就是小文联嘛

  记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是历年来中国艺术家所关心的热点话题,更是此次全国“两会”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您认为,目前香港在推动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有哪些优势?

  王英伟:目前我在思考的问题是,国家提倡发展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而香港能否借此机会,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我认为这是有可为的。

  因为香港不仅是经济中心,而且是服务业中心,最近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蓬勃。目前香港政府下大力气,建立西九龙的文化艺术区,许多大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都非常关注这个艺术区的建设。在舞蹈、话剧方面,我们的艺术都在蓬勃发展。比如香港话剧,一年就有500多场演出,等于一天就有一两场演出;在传统艺术方面,由于现在很多内地的艺术家移民到香港,所以香港的传统艺术发展也不差——粤曲,现在香港是独领风骚,而京剧、昆曲这些剧种中,我们都有很好的表演者。诸多艺术门类中,发展最好的是视觉艺术,因为它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对外交流方面有天生的优势。

  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都是香港的强项。如果你走到另外的国家,那么负责活动的主办方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大,但如果利用香港的优势,利用香港所有的设施,困难就会小很多,效果也会好很多。地缘优势导致香港成为一个旅游大城市,如果你在香港做艺术项目,全亚洲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过来看。

  所以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多用香港这个跳板,对我们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更为有利。比如,我们以前在做文化走出去的艺术项目,好像永远都是传统艺术,舞龙、舞狮、功夫表演……其实这是在看过去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向世界展示未来的中华文化,那完全可以利用香港这个平台。

  这对香港艺术的创作也大有裨益。香港本地的艺术家也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生存,他们也需要与各地的艺术有交流协作,特别是让他们了解内地艺坛的整体情况。现在这方面的交流非常频繁,香港的电影节、艺术节,都是亚洲地区的艺术盛会;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的公众,在香港有音乐会、演唱会的时候,很多都跑来听音乐会、看演唱会,他们可以在红勘体育馆听完演唱会,直接坐大巴回家,都不用住下来,交通和服务都非常方便。

  记者:作为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您认为目前香港艺术发展态势如何?艺术发展局对于推进香港艺术创作、展演、交流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具体措施?

  王英伟:香港艺术发展局是香港法定的艺术团体。我们很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是代表政府进行艺术基金的投放;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怎么让群众来参与这些艺术活动。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大众来参与艺术活动,这会使艺术的认知度提高,对艺术市场的开拓也有好处。我们目前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推广等方面都有举措。

  第一个举措,是针对香港的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现在香港很流行将工业大厦改用成为服务性行业的用途。大家都知道香港土地寸土寸金,很多艺术社团没有地方,有些社团就搬到工厂大楼里,但业主加租,他们就得撤出来。香港艺术发展局也帮大家找一些废旧的学校、工业大厦,我们也可以跟业主谈,能不能拿出其中一些空间给艺术家用作艺术创作工作室,租金由艺术发展局承担。而且这对整幢大楼的形象都会有提升。

  第二个举措,就是校园大使计划。每年,我们在香港600多所中小学,每个学校选出2名校园大使,每年给他们500块(港元)。这500块(港元),你可以请同学去看演唱会,也可以在学校组织活动……为的就是让他们想想怎样推动艺术。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施行了3年,本来每所学校有一位大使,我说这个数目每年一定要递增:今年是2个,明年是3个……因为如果一两个同学来做,效果不一定好,而五六个小朋友都来推动艺术,就会有群体效应。

  同时,我们也出资,让艺术团体去社区、学校,为公众免费表演艺术。很多中小学生住得比较偏远,到市区的车费也很贵,他们没有很多钱去欣赏艺术,所以一听到“艺术中心”、“大会堂”这些词就怕,会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但我们要让艺术走到民众中间去,一定要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做的和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正在做的事情很相似——我们就是小文联嘛。

  记者:在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方面,香港艺术发展局有哪些想法和突破点?

  王英伟:我们想要提升香港当地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会提供一些奖金资助他们的创作。但目前的关键是,有国际视野的策展人奇缺。所以我们开展一个项目,推荐优秀的策展人去海外的画廊、博览会工作,他们把经验带回香港后,可以提升香港的艺术策展水平。

  我们也出资培育新的表演艺术团体。在香港有九大艺术团体——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话剧团等,它们的影响都很大,也有政府的资金资助。但那些小的艺术团体如何能够变大?所以发展局就会经常性地给他们补贴,有的一年超过100万港元,用在租金、推广等方面。现在受到资助的小型艺术团体有39个,我们进行基金投入,就是希望他们尽快成长。

  因为,看到未来,香港会有很多新的艺术中心成立——比如西九龙。以前画家、雕塑家苦于没有地方做展览,现在有了空间,出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当硬件齐备的时候,我们希望软件也能跟得上。所以近几年我们得在软件上加一把劲。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