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小柯:看戏不仅是欣赏更是一种体验

时间:2012年04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高艳鸽

话剧《因为爱情》

我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被自己认定为是真实的,以前作为看戏的观众,是被创作者带入,这次是带入别人,这事儿就特别有意思。

说实话我不想躺在音乐里顺手牵羊。我觉得不光彩,不爷们儿,做戏就干干净净地做戏。

我希望戏剧能够帮助人们生活。我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帮助别人生活的,而不是让人崇拜的,这是我的一个很幼稚很疯狂的想法。

我看着一个空房子,一天变一点儿,最终变成了这个样子,而且里面坐满了观众,还都给我的戏掌声,这个经历很美好,远比在家写一首歌然后火了、获奖了要刺激得多。

  今年4月,著名音乐人小柯的名字和一部叫《因为爱情》的话剧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4月20日,由小柯编剧、导演的话剧《因为爱情》在刚落成的小柯剧场上演。在这个位于798艺术区一隅的剧场空间里,充满了小柯的奇思妙想,他在整个过程中找到了并享受着另一种艺术创作的快感,这是和音乐创作截然不同的体验。而体验本身,也是他想通过小柯形式剧和小柯剧场独特的结构设计最终带给观众的,它们因为大胆而显得与众不同。小柯本人,也正在这个过程中妥协、坚持并激动着。

《因为爱情》:从歌曲到话剧

  记者:很多人都会好奇,作为音乐人的小柯为什么做话剧了?是什么促成了你的这次转身?

  小柯:其实不牵涉到转身,严格地说我从戏剧那里获得了很多的好处,对我的性格、做人的态度以及工作、生活等都有很大影响。与其说我喜爱戏剧,不如说我很感谢戏剧。具体来说,几年前,有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我主演了一部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我发现我的世界打开了从来没打开过的另外一个区域,我的内心全都释放出来了。我非常感谢戏剧带给我的改变。

  记者:《因为爱情》这部话剧你任编剧和导演,创作戏剧和创作音乐的体验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

  小柯:这次创作话剧感觉很幸福。以前写歌,写不了几个字就写完了,但这次剧本写了4万字,我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被自己认定为是真实的,以前作为看戏的观众,是被创作者带入,这次是带入别人,这事儿就特别有意思。戏剧所触及的情感和事件范围,要比流行歌曲广得多,所以也很兴奋。由于我并非戏剧专业人士,不会像专业编剧那样担心写砸,因此没有太大负担,写的时候思路就会极度飞扬。包括我对舞美和空间的设计,舞美设计对我说,不行,没这么干的,我说就这么干,我胆儿大。虽然说无知者无畏,我也知道这样可能种下一些“祸根”,但起码我尝试过了,这种经验教训我希望自己来获得,而不是别人告诉我的。

  记者:在创作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小柯:我觉得做导演的困难比做编剧大得多。我一向习惯独立完成作品,做音乐和编剧都是一个人的工作。但是做导演就是要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和演员的交流,你要让他准确演绎出你写的那个角色,教他如何去走心,传递给他走心的理由,这些事情特别难。

  记者:2007年时你曾做过一部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当时承担了编剧、音乐、策划、制作人等多个角色。上次的创作是否为话剧《因为爱情》带来一些借鉴和影响?

  小柯:当然。上次是第一次做音乐剧,作为编剧还很幼稚,我是以音乐为主线来完成戏剧,创作时没有剧本,只有一个大纲,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路,作为创作者我是稀里糊涂完成的,并非精雕细刻。《因为爱情》则不然,从剧本大纲、分场、结构到台词,一共写了4万字,我这辈子头一次为一部作品写这么多字。

  记者:很多观众看之前会以为这是部音乐剧,或者至少应该会有很多歌曲,但实际上它的音乐元素不是特别多。为什么?

  小柯:这次我用的是纯背景音乐的形式,我希望它纯粹。我会很谨慎地利用演唱的形式去表达。如果我在剧中安排了演员唱歌,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话剧变成了演唱会。但以后的创作,音乐形式绝对不拘泥于现在这部话剧呈现出来的形式,这次用的是大提琴、小提琴和吉他,也许有一天会有歌手出现。但无论如何一定是现场的音乐,我坚守这个原则:来自舞台的每一个声音都是真实的。

  记者:《因为爱情》这部戏,讲述的是文艺青年的理想、现实和爱情,男主人公是画家,女主人公是戏剧老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群体?这是你对青春的一种缅怀,还是对现实的观照?

  小柯:都有。其实对这个话剧的策划,一年前就开始了。当时这首歌曲火了以后,就有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发现一两句话回答不清楚,只能潦草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这首歌真不是我没事儿坐在那里就写出来的,写之前已经在我脑子里过了很多遍。我和我身边的共同长大的一批人,在这近20年间的各种爱情故事都凝结在一起,最后才出来寥寥100多字的歌词。我很想把我们这一批人的这些最闪亮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用戏剧的形式来呈现?于是就有了这部话剧。

  它讲述的是当下对理想还有追求、对爱情还有向往的青年人的故事,当然这里面也有骗人的成分,当你把现实的残酷变成理想的美好时,一定会有虚假的成分,但这种虚假是善意的,我希望观众看完之后,会感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我不想躺在音乐里顺手牵羊”

  记者:作为音乐人的小柯和小柯的音乐,本身就具有品牌影响力,那么小柯形式剧以后会如何突出这一品牌?

  小柯:音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但是说实话我不想躺在音乐里顺手牵羊。我觉得不光彩,不爷们儿,做戏就干干净净地做戏。小柯形式剧只是暂且这么叫,我其实是想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小柯形式剧的关键词是体验,让观众去体验,下一部戏我可能会加进去更多让观众感受的元素,比如气味,我希望观众坐在剧场能感觉到最真实的呈现和表达。

  记者:我感觉小柯形式剧侧重于形式的东西很多?

  小柯:我很讨厌形式主义,我的一切创作都源于内容的表达,首先是内容需要某些形式去表达,这些形式才会出现。我的音乐、戏剧,包括文字,所有作品的核心是真实、善良、美好、简单、温暖,我不会去审丑。

  记者:《因为爱情》是当代都市男女情感题材,以后的小柯形式剧都会是此种题材吗?

  小柯:不一定,可能会有一些非现实题材,比如更接近于哲学本身的东西。现在有一类戏剧被称为“刮骨头”,我的戏不会去“刮骨头”,我要做的是挖掘一些真相,它不一定埋得很深,所在的那个地方或许也很不起眼,但它是真的,我想把这些最不起眼的东西拎出来。比如关于真话和假话,关于对爱这个词的理解等。

  记者:这些听起来很抽象。

  小柯:但是表现形式会很现代。我希望戏剧能够帮助人们生活。我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帮助别人生活的,而不是做出来让人崇拜的,这是我的一个很幼稚很疯狂的想法。当别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会觉得不自在,因为艺术家不应该是让人崇拜的,而是去帮助别人的。

  记者:小柯形式剧会在商业运作上进行探索吗?

  小柯:现在正在做,这个团队虽然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玩命。我觉得方法不重要,内心很重要。在带团队时,我们很少在大会上谈到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谈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把这些基础完成了,工作技巧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我也很感谢很多朋友都在帮我。比如小柯剧场,4月12号时还是工地,13号第一次试演《因为爱情》时,瞬间就变成了剧场;15号时一楼又变成工地,16号再试演时又很快变成了摆满座椅的休息区。这一切都来自于团队的力量。在之前四五个月的工期中,我给他们设置了4月13号、16号、20号这三个时间点,这就成了我们这段生命的一个理想。你看着一个空房子,一天变一点儿,最终变成了这个样子,而且里面坐满了观众,还都给你的戏掌声,这个经历很美好,远比在家写一首歌然后火了、获奖了要刺激得多。

  有自己的剧场,才能实现所有戏剧理想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决定建一个自己的剧场?

  小柯:几年前我做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第一个阶段结束时,我做了一个财务分析,发现最大的成本都花在了从一个剧场转到另一个剧场的过程中,比如装台卸台、设备损坏、支付场租,以及长时间不演出再复排的费用等。后来我去美国百老汇考察,看了他们的财务报表后,我觉得如果真想做戏剧,首先得有个自己的剧场,然后才能实现所有在戏剧上的理想。再加上我也做音乐,现在网络的免费下载和盗版售卖等侵权行为都使得音乐不得不回到它最本真的样子,让音乐回归现场,同样,戏剧也需要舞台,这些原因促成了我建这个剧场。

  记者:小柯剧场只演出你自己做的戏和音乐吗?

  小柯:决不会。我很害怕别人这么认为。小柯剧场是个开放的平台,但也不会只要能赚钱的演出我都接受,而是一定要有艺术价值和格调的,音乐、戏剧、舞剧、诗歌朗诵等艺术形式,我都敞开怀抱迎接它们。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把剧场建在798艺术区?

  小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最密集、最前卫、最有名的地方,这个地方什么艺术都有了,唯独没有舞台表演艺术,尤其是音乐、戏剧,我想填补这个空白,同时也是想借助798艺术区这个当代先锋艺术的平台。

  记者:一栋房子放在那里,成本还是很大的,剧场的运营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情。

  小柯:做剧场我没干过,但知道它很难,现在已经搭建了一个运营团队。我觉得做生意都是一样的,做一个酒店出租房子,做一个剧场出租剧场,只要是出租,都有相通的原则。我不希望把剧场出租看成一个特殊行业,它是一个前景非常美妙的行业,在做这个投资前,我也预估了它的前景。

  记者:小柯剧场意欲打破传统的观演关系,使剧场的每一处都成为舞台,将会非常注重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

  小柯:其实我这个设想不是为了形式,我讨厌形式大于内容。受影视冲击后,戏剧依然存在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的直接和真实,能够和观众做实时的交流互动,这是荧屏和银幕无法做到的。我还发现,真正的互动是在内心的体验上,而这种体验形不成,最大的原因在于观演关系的对立,演员永远是演员,观众永远是观众。

  由此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关系,就要首先改变剧场的观演关系,我就和设计师交流我的想法,原来最早的设想是让观众一进剧场就上了舞台,他们的座椅不是在舞台的对面,而是在剧场的中心,让演员包围观众,围着观众演,当灯光打下来时,观众就成了戏剧的一部分,这样他们内心的体验感才会最大化。但我的团队阻止了我,说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而且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舞台的话,座椅数能有200多个,如果在剧场中心,顶多100多个。所以这一轮演出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现在剧场的灯,我做的是半剧场半演播室的设计,因为演播室是可以随处挂灯的,可以随意把灯光打到它该去的位置,不仅是舞台,也包括观众席,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有一天我能在任何地方打出一束光来营造场景。

  一旦这种观演关系发生改变,看戏剧就不仅是单纯的欣赏,而是一种体验,就像唱歌,原来听音乐会是欣赏,后来有了卡拉OK,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体验。我希望戏剧也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观众去剧场就像去卡拉OK一样,去完成一种经历和体验,并留下美好回忆。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