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题材电影应彰显生命的尊严

时间:2012年05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式宪

5月8日,张杨导演的新作《飞越老人院》公映,这部被称作“老年励志片”的电影因其独特的题材和鲜活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许还山、吴天明、牛犇、田华、斯琴高娃...

电影《飞越老人院》剧照

  5月8日,张杨导演的新作《飞越老人院》公映,这部被称作“老年励志片”的电影因其独特的题材和鲜活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许还山、吴天明、牛犇、田华、斯琴高娃等老艺术家及徐帆、陈坤等年轻明星的加盟,也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

  伴随着和平发展年代静悄悄的脚步,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日增,老年人的生存问题也日渐突出。十分可喜的是,《桃姐》和《飞越老人院》这两部以对老年人生命的关注为焦点的新片,一南一北,交汇形成了一道令人心灵为之震颤的风景线。

  面对以3D营造豪华视觉盛宴的大片,拍老人题材很不受待见,这是要承担巨大市场风险的。《桃姐》和《飞越老人院》这两部作品,都是在以深触心灵的笔致来彰显并升华老年人生命的尊严及其人性美。而两者在生活的质感以及美学风格的探求上则显然又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桃姐》坚守现实主义精神,摒弃粉饰,求真求素,并含纳着悲剧的力度及其沉思意味;而《飞越老人院》则在接地气时融入浪漫的情怀,将喜、悲剧杂糅于一,赋予老年人的生命以更有意义也更具超越性的底蕴和亮色。

  飞扬的理想主义视角

  《桃姐》叙述的主体视角很独特,许鞍华对年华渐逝的桃姐的凝视,几乎是“零距离”的,含有一种自拟性的沉思。就是说,在潜意识里,年逾花甲的许鞍华显然将自我拟代为桃姐,落笔写来,凡镜像皆情语。

  作为由青年而步入中年的张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把握,可谓别具慧眼,独出匠心。《飞越老人院》对一些渐渐贴近风烛残年老人的凝视,则属于晚辈含有“代际距离”的真切打量,并寄寓着一种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热忱期待。该片叙事的内核,端在“飞越”二字。何谓“飞越”?它意味着人届老年,依然可以有一种力量来挑战生命的极限。按照生命的常态来说,一般的老人都愿意“窝”在家里不肯动,喜欢安安稳稳地度晚年,很少有人会搞什么集体行动。然而,大大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影片里的这帮老人家,居然惊天骇地般策划了一次从老人院悄悄地逃离。实际上,他们所完成的无疑是一次十分富于生命强度的挑战。

  张杨很巧妙地借用了“公路片”的类型叙事,充满喜感和情趣,七八个老人竟瞒着老人院偷偷地开车出游,目标是赶往另一个城市去参加老人自娱节目的大比赛。一路行来,在河边野餐,又去看大海、看日出,还到了蒙古包里欢笑畅饮好不开心。张杨曾直言不讳地表白过自己拍摄此片的初衷:“从一开始我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不是一个写实主义的老人院的故事,而是讲一个稍微理想化、比较飞扬的故事,更靠近合家欢的类型。”他努力强化的是,“人在步入老年后对自我的超越,比如如何面对死亡和疾病,怎么生存,怎么活着,怎么活得让自己高兴。”

  苦辣酸甜的老年百态

  《桃姐》和《飞越老人院》在艺术主体形象的塑造上也是各有千秋的。《桃姐》集中笔墨刻画的是桃姐这么一个个体的角色,由外部形貌而及于内心的隐曲和情怀,在人性的深度开掘上笔触平实而真切,以细节见胜,堪称独见情采。

  《飞越老人院》的形象布局,则采取了有主角的群像式的笔墨,着力凸现三个主要角色,他们人各有貌,时有深触内心的鲜活细节跳脱而出。其生命形态、命运反差也各具不同色调,恰恰是由于这三位老人共居一室,由此构成了全剧叙事的主场景。比如吴天明演的角色老周,他患膀胱癌到了晚期,却能坦然面对死亡,还想用有限的生命再做点儿事,再找到一些快乐。但他内心却深藏着难言的隐痛,这件事缘于他和在日本的女儿天各一方并缺乏沟通。而许还山所演的那个角色老葛,就是跟他的儿子、孙子存在纠结也难以沟通,为弥补过去的疏失他卖掉了自家的住房,换得20万元给了孙子竟又被儿子全数退回,自此他成了孓然一身、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再一位就是由牛犇演的老金,他深陷于被“虐老族”啃老之苦,子女将他的家底全都掏光,因而他精神失常,老做恶梦而呓语连连,他属于根本“飞越”不了的悲剧性角色。这三个人中,老周与老葛是这次“出逃”行动的谋划者,这两个牵头人属于“动态”,而老金则为“静态”,动与静形成了全片色调的总谱。老周与老葛不光是自己要快乐,还得跟那么多同龄的老人交流与沟通,告别孤独而实践生命的互动和“大家乐”。

  但是,“出逃”毕竟是一次挑战老人院秩序的“越轨”行动,当颜丙燕饰演的院长发现这群老人家突然“失踪”,经排查而一路追赶,终于找到他们。她肩负着责任,其出发点都是合情合理的,就是为了老人家们的健康和安全,而喜剧的转折随之出现,她不但不责备他们,反倒给予他们这次的“飞越”行动以理解和支持,支持他们将比赛进行到底。

  到影片结局,老周在比赛结束后发病辞世,简朴的葬礼让大家顿时沉静下来,这就不单单是在讲一个游戏出逃旅行的故事了,它还体现了这位老人内心挥之不去的忧伤以及他和这几位同龄老人所饱尝过的人生之酸甜苦辣。

  互相包容的代际关系

  《飞越老人院》总体的构思,跨越了传统的古典叙事,不倾向于单向性地提倡“孝道”,因为单向性的孝道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及其重建和谐家园的社会命题。该片的主旨在于倡导一种代与代之间互为包容的新伦理。影片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年轻人应当对老年人给予尊重与孝敬,但老年人也需要理解与爱护年轻的晚辈,并给出自己对人生的反思,实现自我的超越。这里强调的是相互的沟通、包容和理解。“人约黄昏后”的年纪,生命力是可以再一次爆发的,要活得好,活得精彩,而且还要对别人好,这种人情温暖的东西显然是双向达成的。看到这里,我感到意外地惊喜,张杨在成长,在艺术上渐趋成熟了。

  就张杨的创作历程来说,他1997年拍了自己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到现在15年了,这15年的创作历程又是和他对社会、人生的再认识分不开的。当张杨放弃了某些富于市场诱惑力的“签约”而投入这部影片的创作时,他敬重老人,饱含着一种真挚的情怀,做得很踏实,坚持自己,毫不张扬。他尊重现实,让形象自己来呈现。为什么说形象大于思想,就是因为这个形象来自生活,是它带着你走,而不是你带着它走。

  这部新片并非纯粹的喜剧,而是悲喜剧的杂糅,不像《爱情麻辣烫》那样单纯追求喜感,也不像《洗澡》和《向日葵》那样,或只侧重写父子间伦理的回归,或单一地强化少年自我成长的情结。特别是,又有许多前辈高龄明星和老艺术家倾情参与演出,诸如田华、斯琴高娃、陶玉玲、李滨、黄素影、刘江、仲星火、管宗祥、张华勋、韩童生和王德顺等人,无不以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丰富了也垫厚了角色群像之底色;与此同时,又还有徐帆、陈坤、廖凡等年轻明星加盟而甘当绿叶,堪称艺术不二之盛景而难能可贵。无疑的,有如此的“豪华”阵容、如此的群星联袂而真情奉献,《飞越老人院》留给人们的联想与回味,或许将会是绵绵而悠长的。


(编辑:孙育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