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深沉的土地启示录——评电视剧《我叫王土地》

时间:2012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杜高

  《我叫王土地》这部电视剧把中国人的生命和中国的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情而热烈地唤起观众对这一片丰腴而多难的土地的爱恋和崇敬。该剧通过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代表各种势力的人物之间的纠葛,生动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到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前的20多年间,在后套这个特殊的蒙汉共居,又是军阀和民国政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名叫王土地的从河北农村走西口的逃荒农民,这是一个独特而又使观众感到亲切的中国农民的英雄性艺术形象。他凭着聪明才智,敏锐地预见后套是未来的粮仓。他以惊人的顽强意志和刻苦精神,在后套扎下脚根,吸引和带领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在后套广阔的荒原上开掘黄河渠口,开荒种粮,夺取土地,进行了历时数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王土地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他告诉了我们,历史前进了,他已经强烈地意识到了土地就是农民的生命。尽管这个意识还很朴素,但已形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信念,并且促使他采取坚决的行动夺得土地。这样,他就成为一个有鲜明历史特点的中国农民的新形象了。

  这部电视剧以丰富而紧凑的情节,连贯成一个戏剧的整体,但可分为上下两篇。在2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王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后套地区和整个中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这上下两篇,表现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也表现了两个意义不同的艺术主题。

  电视剧的上篇是从1913年到1930年。下篇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上篇的主题,是充满同情地表现无地的贫苦农民的挣扎和求生存的斗争。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就是林永健饰演的王土地的形象,活生生地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在那个苦难的年月里,他的想象力改变了饥民的现实命运。当一个饥饿的人在黑夜中逮到了一只耗子,他摸到耗子身上是湿的,于是断定耗子洞下有水,他用鼻子闻到了泥土的潮湿气味,于是带领饥民们打井。最富喜剧性的是,当他被巴特尔一拳打趴到草原的泥塘里,这个失败者满嘴泥水,却惊喜地尝到了水的咸味,爬起来就鼓动牧民们制盐,解救了塔拉特旗的困境,成为草原最亲密的朋友。这就是他的传奇性。他的刚强就是他的退让和窝囊,他的英雄气概就是他的妥协和忍气吞声,他的美恰恰在他外表的丑陋上。

  王土地带领穷苦农民一锹一锹地苦干,用黄河的水浇灌开垦后套荒地,创造出一幅“塞外江南”的奇景,他从此结束了那个可悲的无地的时代。17年过去,电视剧展开了下篇。这时王土地穿上了皮领外套,已变成后套地区最富有的土地拥有者。这时,他的那双小眼睛显出了傲慢与威严。第二代人走进了历史。王土地的儿子王种子,成了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第一个情节就是王种子高价买了一部小汽车,横冲直撞,当街撞死女记者云霞的母亲。王种子竟然拍着胸脯说:“我的爸爸是王土地!”

  王土地财大气粗,用金条和钞票买通警局,找一个人替儿子受罚,他还要报纸为他发假新闻,甚至说:“公道能当饭吃吗?”文钧感叹:“这句话过去的王土地是说不出来的。”

  这就是经济地位变化以后,王土地的性格和思想情感发生的变化。他面对着新的历史环境的更严峻的考验。但是,在王土地的心里,也有永不可改变的,那就是对土地的珍爱。王土地为了保护后套的土地主权和农民的利益,仍然像过去一样,不顾一切地抵制政府和军方对土地权的掠夺,冲突很激烈。但他没有料到,历史向他推出的,是一个更凶险的民族敌人,日本侵略者已经来到了身旁。

  王土地在民族危亡时刻,民族意识觉醒,对土地的认识开始升华。他认识到了,后套的这片土地,已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的心爱的沃土,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亲爱的国土了。他要保卫国土,就要毁灭沃土。他最终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炸毁他毕生心血修筑的河渠,再引滔滔的黄河之水淹没农田,保卫中国人的国土。在这个无比壮烈的场景中,电视剧完成了对王土地这个人物的刻画。

  从修渠开始到毁渠结束;从夺取土地开始,到淹没土地结束。观众既被凛然的民族精神所激励,也感受到了历史与人留下的启示意味深长。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部电视剧看做一部深沉的土地启示录了。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