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博见证历史脉搏

时间:2012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云菲

屹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恢宏新馆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第五陈列室西部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第四陈列室之一部

  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华诞。在此前两日揭幕的“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自然担当起梳理其百年历史的重要角色。自1912年7月9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伊始,从暂处国子监的狭小屋舍,到迁居故宫端门、午门的巍峻殿宇,再到屹立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恢宏新馆,百年国博的往事被娓娓道来,不仅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国立历史博物馆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成果,也用自己的历史见证着国家和民族走过的世纪之路。

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次更名、几度分合,馆舍也历经了诸次变迁更新。然而,这座首个由政府筹建并直接管理的国家博物馆,最初面向社会公众的那一刻,还是让人记忆犹新。“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思想的提出,为美术展览、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社会教育被纳入了国家的管理和建设之中。”伴随展览讲解,中国博物馆事业以及国家博物馆的故事就此展开。

  “京师首都,四方是瞻,文物典司,不容阙废”,应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被铭记的坐标。1912年6月,正是在此呼声中,民国政府教育部责成社会教育司筹建博物馆,并委派该司第二科科长周树人勘选馆址,因“国子监旧署,毗连孔庙,内有辟雍、彝伦堂等处建筑,皆于典制学问有关,又藏有鼎、石鼓及前朝典学所用器具等,亦均足为稽古之资,实于历史博物馆性质相近”,“经国务会议议定改国子监为历史博物馆”。当时的馆址,仅有前国子监衙署一座,计210间,署东北隅附住房304间半,所有文物系接收国学旧有礼器、书版、石刻等57127件。

  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建立,为中国博物馆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但到它真正开放接待观众则历经了14年之久。1926年春,凭借着募集到的1万元开办费添置设备后,开馆事宜终被提上日程。同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午门开博物,两阙耸巍巍。中藏历代宝,世人所见稀。帝王貌赫奕,将相骨嵚奇。诏谕文诘屈,奏疏字珠玑。玉玺托金绶,印纽绾阴龟。币值启秦汉,方孔以圆规。服制盛周礼,博带而宽衣。战伐持弓箭,交易包贝皮。度量观秤尺,礼器觇鼎彝。错杂殷商简,骈比晋魏碑。一一入吾目,遍览靡孑遗。莫叹文献缺,应共史编垂。”民国文人徐风陶曾在参观展览后赋诗一首,诗句中对展品进行了一一描述,国立历史博物馆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当这扇开启民智、普及科学的大门一经打开,立即吸引了各方人士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指导,其中还包括瑞典皇储、暹罗教育总长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间每次历史脉搏的跳动,无不与国家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饱受外敌蹂躏时,毅然挺身而出,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应有作用,书写下一段文物抗战史。依着展线的推进,时间来到上世纪30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平津局势日益紧张,但在此情形下,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却“除平日开馆供人参观外”,还多次“举行临时展览”,是什么原由和力量支撑着这样的举动?

  仔细了解,原来这些展览有着不同寻常的目的——慰劳抗日将士。例如,联合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自1932年3月18日起举办明清档案展览,“联合开放3天,售券筹款,全数充作慰劳前方将士之用”;还与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分会、北平研究院天文陈列馆、景山等8处联合开放,1932年11月5日至14日的“所有收入全数购置寒衣,寄赠前方”,用于东北抗敌战士御寒抗日。

  还有的展览是专为激励国人、抗击日军而策划的。比如,因“国难日亟,东北傀儡登场,洪氏人格事迹颇有其相当刺激性,为供国人鉴戒计”,举办洪承畴遗物及史料展览;“为唤起社会人士注意起见”,于1932年9月11日至17日“发起圆明园遗物之展览,藉以昭示国人”,“特别展览7天,供众参观,颇为一般人所注意”;1932年10月,“当国难日亟之际”,“特从事搜集关于明代倭寇史料,加以陈览,藉资警惕。其展览物品中,除借陈历史语言研究所有关明代倭寇事迹档案多通并倭书等件外,更仿绘平倭伟人戚继光肖像,翻印李宗城等影帧,连同万历年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诰命写真等一并悬陈。此外复向北平图书馆借到《皇明驭倭录》《张水南文集》《自知堂集》,参以《明史》本纪系统陈列,供人参观。

  国家文博机构应对时局开辟展事,此时,如何确保文物安全,则令很多爱好文物之士十分苦恼,为此,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别出新意,积极接受吸纳社会各界寄陈文物。据悉,当时“各方时有物品寄陈馆中”:“梁素文先生寄陈明代北京宫苑坊巷图,小林胖生先生寄陈石、骨、钢、铁矢镞等,均经陈览多时,期满归还”;蒋裕真寄陈清帝大狩图一幅;“陈万里君旧都寓中藏有甘肃出土远古彩色陶瓶等4件,另残片一包,又敦煌泥佛两件”寄陈展览;洪承畴后裔将其家族宗谱一册、法式善辑承畴年谱稿本一册、存素堂文集仅录一序及其子士铭夫妇图像共4帧寄馆暂存;北平快闻通讯社记者搜集甲午中日战争写真画报6幅寄陈馆中展览。

  如此鲜为人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抗战史,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

很多观众在展厅中注意到,斑驳的黑白照片上,几只木质箱子被分别编号。其实,战争年代的动荡时局下,与故宫文物的境况相似,身为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也有着数次迁移的艰难经历。“九一八”事变之后,收藏在北平的珍贵文物有可能陷入遭受劫掠的危险境地。有鉴于此,为避免国家珍贵文物遭受损失,其时,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奉命将重要文物装箱南运,开始了多舛的播迁征程,一部分重要文物装10箱,分别编号,秘密保存于北平浙江兴业银行;另一部分重要文物分4批南迁到上海、南京,总计15727件,由中央研究院负责接收。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的爆发,令南京岌岌可危,这些文物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又一起踏上了长达10年的漫漫西迁之路——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庆,最后被运送到四川乐山安谷乡。战乱中,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其中,西迁文物的第二批9331箱由江安轮及黄浦轮装载,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分别于1937年11月底及12月初抵达汉口,12月24日起至1938年1月6日,从汉口用船运到宜昌再向重庆转移,1938年1月底,才全部抵达重庆。重庆雾大雨多,且常有敌机空袭,这批文物最终被迁移到乐山安谷乡,择定一寺(古佛寺)六祠(“朱、潘、刘”三氏,宋氏、易氏、陈氏)作为临时保存库。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在乐山存放近8年的文物准备回迁,先集中于重庆,再运回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最初计划取道川、湘、赣、皖、苏公路直达南京,但由于很多道路受到损坏、桥梁失修,结果行至南昌时改道九江从水路运输。从1946年5月始,至1947年3月达,整整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1948年底,准备逃亡的国民政府,要求将文物保藏单位所藏文物精品运往台湾,就包含有原藏于国立历史博物馆的一些珍品,不乏周代的10件彝器康侯鼎、牺尊、内言卣、牺首壘、雷纹壶、召仲簠、师望簋、雷纹觚、子爵、素洗等。

  时隔多年后,馆藏文物搬迁的情景再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演,只不过这次是因为迎来了崭新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获得新生,在文物征集与保护、科学研究与陈列展览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以来,建设与大国地位和国家形象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博物馆,成为紧迫而切实的需要和更高的现实目标。2007年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至2011年2月底,历时近4年的“翻新修葺”全面竣工,中国国家博物馆从而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施工过程中,62万余件馆藏文物被迁出,100多万件文物(包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移交的40万件文物)被回迁,所有工作都安全顺利地完成。2011年3月1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日子,这座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展馆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陆续推出了复兴之路、古代中国两个基本陈列,10个专题陈列以及国际交流展、临时展览在内的60余个各类陈列展览,迎接了600多万名参观者,并由此建立了基本陈列与专题展览相辅相成、展览与学术并举、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具有特色的展陈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体系,健全了安全有效的安保运行体系,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

  风雨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从当初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俱兴,从劫波中的动荡停顿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走向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道路的宏伟历程,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重要缩影。

  让我们由此寄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下一个百年征途。

百年国博的历史节点

1912年

7月9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接收辟雍器物;聘请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胡玉缙为主任,聘高文彬、奎秀襄助。

1918年

7月,本馆由国子监原址迁入南起端门北至午门之新址,文物计57375件。

1926年

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1933年

2月至4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分4批将15727件重要文物分别南迁到上海、南京。

1945年

8月,抗战胜利后,恢复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历史博物馆旧名,北京大学余逊兼任主任。

1949年

10月1日,北平历史博物馆改名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8年

8月,中共中央决定筹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9月,馆址选定天安门广场东侧。10月,开工兴建。

1960年

8月31日,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定名,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撤销。

1961年

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开馆。

1969年

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

1月31日,国务院同意恢复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制。

2003年

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成立暨挂牌仪式,馆名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挂牌仪式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揭牌。

2007年

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2011年

3月1日,以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为标志,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2012年

3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

  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编辑:刘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