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时间:2012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旭红

朝阳下的故宫和筒子河

  7月6日,故宫博物院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故宫博物院上半年主要工作。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别从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加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实现文物藏品科学管理、推进文物建筑修缮保养、提升社会公众服务质量等10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近期的工作情况。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实现全面检测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启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编制,通过规划使故宫的1.1平方公里的用地和将近9000间房屋的使用功能得到清晰明确的界定,使今后保护和利用的方向更加清晰,也使包括文物建筑修缮、陈列展览、公众服务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同时,规划还将对故宫的周边环境,例如保护范围、缓冲区、院外设施等,按照有关法律进行规范。

  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实现有效全面的监测,包括建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平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内容包括文物建筑、室外陈设、植物动物、环境质量、游客动态、安全防范、基础设施、馆藏文物、非古建筑、监测保障10个方面,涵盖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他表示,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的文物藏品具有极高的综合价值,故宫博物院又是接待观众任务最为繁重的博物馆,因此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都存在着复杂性和严峻性,安全保卫防范任务极其繁重,必须警钟长鸣,永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不断加强全体员工文物安全教育和文物安全技能培训。

  “经过故宫博物院全院上下的齐心协力,我们首次摸清了家底。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清理之后,文物藏品管理转入研究性质更强的文物信息编目工作,更加着重于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展示利用,并以开放的姿态,对社会公布《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和出版《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这些是文物藏品清理工作的延续和重要成果。目前故宫文物建筑修缮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修缮阶段,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设计、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文物建筑。不但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还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岁修,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同时,继续处理好保护修缮工程与正常开放的矛盾。”单霁翔说,“深入的科学研究,对于故宫文物价值挖掘,文物藏品编目,以及文物藏品征集等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推进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文物藏品的科技保护,保证文物安全。”

暑期活动艺术与科学并重

  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期间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走入故宫博物院、了解故宫丰富的文物藏品,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院方在暑期继续举办“故宫知识讲堂”系列活动。

  院方介绍,7月27日至8月18日每周五和周六的上午,“故宫知识讲堂”将面向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展“神兽通灵”、“吉兽献瑞”、“佳果呈祥”、“花木传情”为主题的讲座;延续到暑期后的“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讲座”旨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紫禁城的文物医院》《故宫古建大修》《故宫书画赏析》《故宫珍宝赏析》《故宫钟表赏析》《故宫陶瓷赏析》《故宫玉器赏析》《故宫金银器赏析》《故宫青铜器赏析》等专题讲座。

  而科学与艺术的并重,一直是故宫博物院教育活动的核心。该系列活动以主题课程、现场讲座、实物参观、主题游戏或比赛为主要形式,并结合讲授、展示、参观、实践、互动体验等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以“结构的奥妙——中国木构建榫卯结构技术鉴赏与探秘”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椅子变形记”,从日常常见的椅子出发,探寻椅子的构造特点,分析传统椅子结构的稳定特性,同时用模型模拟,引导学生设计出一款以榫卯结构构造完成的椅子这一过程,促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传统理念应用于当代生活实践。

  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保存、研究、展示文物藏品的文化场所,更是人们感受历史、引发思考的文化空间。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将深入研究博物馆文化资源特征,探索文化传播的规律,拓展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发挥博物馆文明对话平台作用,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社会民众的生活之中。同时,通过文化产品研发,让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编辑:刘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