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赛、评作品,把脉当下舞蹈艺术发展——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理论研讨会内容摘登

时间:2012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7月15日,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华彩落幕。历时8天的激烈角逐中,幼儿与老者同台、业余与专业共竞、传统与现代齐欢,不仅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舞蹈艺术盛宴,也为华北五省区市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创作搭建了交流和展示平台,更为人们研究考量当下舞蹈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样本。7月1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市文联研究部承办的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王德新、张恬、李毓珊、赵林平、刘颖、王家朋、付汉生、王晨、蔡勤、曼德尔娃等北京市文联、北京舞蹈家协会,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各省区市舞蹈家协会相关领导,以及江东、茅慧、张朝霞、金浩、林蔚然、党宁、李岩等来自各艺术门类的十几位专家出席研讨会。

  舞蹈创作要“系着土风升华”

  □ 李毓珊

  北京舞蹈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

  我们的创作要狠抓,扎扎实实立足于泥土,要“系着土风升华”。“系着土风升华”是吴晓邦老师评价杨丽萍《雀之灵》的话。我认为当前搞艺术一定要“系着土风升华”,不能乱升华、瞎升华,一定要根据艺术的宗旨、品格,以及文学思路升华。现在有的创作把树搬到台上,甚至把坦克开到台上,这是不行的,要遵循艺术本体,从创意来升华,不能离开土壤。作为中国的舞蹈,应该系着中国的土地、在中国的土壤上升华。

  山西为什么几个节目在评委会上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就是这个道理。像本次大赛开幕式的《走四方》,老头坐在那儿一开始就让人闻到了黄河两岸黄土地的芬香,大家看了很高兴。山西的几个节目都有这个味儿,老太太拿着凳子,那是弱势群体,最后拿着凳子就是蹲矮步,真是催人泪下。人都有老的时候,作品抓住了人心,从情感、动作到音乐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才打动人。

  1994年我作为艺术指导带着杨丽萍去台湾演出时,和她一起参加了业内座谈。在座谈当中,台湾朋友强烈地让我向舞蹈界转达一句话,即不要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在娃娃身上,有一句很尖锐的话,不要剥夺娃娃们的人权,这是很厉害的一句话。娃娃演大人的作品、演大人的事儿,这是不好的,应该是童心童趣。像这次演出中大家一直赞赏的《鼠你快乐》就很好,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抓好,校园舞蹈要找校园舞蹈的情趣,老年舞蹈要找老年舞蹈的风格,这样才能全面发展。

  在编导方面,我不主张业余和专业泾渭分明,我编的节目是让业余跳的,但职业操守、规矩、职业道德及学术含量是一样的,这个方面我希望能抓一抓。

  很多作品让我感受到时代的脚步

  □ 江 东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从作品上来看,华北五省区市的演出完全是中国当代舞蹈发展的缩影,可以说把中国当代舞蹈发展的面貌整体呈现出来了,也为我们关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我想今后是否可以称之为舞蹈节或艺术节,弱化比赛的性质可能会更好。从比赛这个角度来看,各个层面的舞蹈人通过比赛做了很好的横向交流,非常难得。

  很多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脚步,很有时代气息,代表今天舞蹈的主流风貌,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强。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作品是《一家人》,它完全接地气,给人一种从生活中来的感受,同时又有非常强的艺术特色,艺术上有很到位的把握。

  老年舞蹈《京之韵》,让我看到老年舞蹈已经进入一种新的层次,表现上已经进入到艺术层面。虽然舞蹈的创作、表演都未必特别出色,也不能用年轻的或者专业的角度来评判,但创作上很强的京味意识或者地域意识抓得非常好,形象性非常强。从全国范围看,老年舞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的舞蹈组成部分,发挥了健身治疗等舞蹈原有的功能。

  《鼠你快乐》的形象性抓得很准,整个编排童趣盎然,相比之下比较直白的青少儿作品应该思考一下,儿童舞蹈艺术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为儿童是我们的接班人,如果完全是很直白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会让他们从小就以为舞蹈就是这样的。

  除了艺术之外,这次比赛的很多作品还有不少市场探索,比如《傣源》的灯光、服装、服饰等,整个作品都在探索市场,且探索的路子也比较健康,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而我们看到以往很多类似作品,特别是在一些专业团体里有些比较市场化的追求其实削弱了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作用于人的力量,这种市场化探索是需要改变的。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