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鸰以男性视角写军旅情感剧

时间:2012年08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博

  电视剧《成长》剧照

  《成长》是编剧王海鸰第一次从男性的视角出发创作电视剧。此前无论是《牵手》《中国式离婚》,还是《大校的女儿》《新结婚时代》,王海鸰的作品不论主题、情节、人物有多么大的不同,但切入点一定都是女性视角。这次选择以满怀豪情而又深情款款的方式来展现一位男性飞行员的成长史,王海鸰可谓费尽心思。

  “我的儿子帮助我洞悉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全过程。为《成长》创作做准备时,我翻出厚厚的几大本日记,重温关于儿子的点点滴滴,这也成为我的灵感源泉。”王海鸰说,“《成长》的男主人公彭飞,我从18岁一直写到40岁,我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使命的守护、对亲情的珍惜、对爱情的追求,都浓缩于飞行员这份崇高而伟大的工作之中,希望能以细腻的视角为中国军人的心灵打开一扇天窗,让更多人感知飞行员在面对那些不为人知的矛盾与选择时,所呈现出的泛着荣光的隐忍与坚守。”

  被誉为“中国婚恋第一写手”的王海鸰,认为《成长》是自己的突破之作,“我以前的作品关注的大都是都市生活的横截面,比如《牵手》关注第三者、《新结婚时代》写凤凰男、《中国式离婚》聚焦夫妻信任……而《成长》却要复杂得多,它写的是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其中涉及到家庭教育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婆媳纠纷、夫妻矛盾、家庭与事业的取舍等诸多问题。”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飞行员的生活,王海鸰深入某航空兵师体验生活长达两个月,在她看来,军人的婚姻与普通人的婚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面临着一种身不由己的“危险”。“军人的家庭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因此他们的爱情中包含了更多的尊重与理解。以《成长》中的飞行员为例,他们的婚姻必须要面对很多最现实的问题:由于工作性质使然,飞行员都生活在十分偏远的地区,他们妻子的工作怎么办?他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他们父母的养老怎么办?这些在都市人看来并不难解决的问题,却是飞行员最现实的困扰。”王海鸰说,“所以与普通人相比,在军人的婚姻中,一些琐碎的生活矛盾其实更容易解决,而那些个人无法掌控的困难,往往才是最让夫妻揪心的事情。”

  在体验生活的日子里,王海鸰住空勤楼、吃空勤灶,与飞行员同训练、同执行任务,转战武汉、北京、成都、拉萨,她说在创作《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一次成长。“我本打算只写飞行员的家庭生活,但到了军营之后,所有战士都在跟我讲空军飞行预备学校的事。我这才知道,如果不写飞行预校,那么我笔下飞行员的成长过程就是不完整的。”王海鸰回忆道,“但这对于我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女性作家,我能否驾驭男性军人的成长题材?这个疑问始终在困扰着我。然而两个月的实地体验,让我在动笔写作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有如神助’的感觉——一位年轻男性军人的所思所想,不断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彭飞这个人物渐渐饱满、成型。”

  普通人心目中的飞行员,往往都是很酷、很浪漫的帅哥,但与飞行员有过深入接触的王海鸰深深知道,他们真实的生活远比这艰辛。“酷和浪漫只是表象而已,飞行员背后的辛酸与付出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如果看完电视剧《成长》,观众能意识到飞行员的生活原来不止酷和浪漫那么简单,我想我创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王海鸰表示。

  与《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式的都市情感剧相比,创作《成长》这样的军旅情感剧无疑会遇到更多的禁区。在王海鸰看来,任何电视剧的创作都存在禁区,关键要看创作者如何找到化解的方法。“电视剧的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妥协,同时顽强地表现自我的过程。在妥协和坚持之间找到一个精准的‘度’,是一位优秀编剧必须具备的能力。”王海鸰说。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