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管乐,在海风中奏响——首届全国中小学管乐独奏展演暨夏令营侧记

时间:2012年08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 梦

  八月天,海风自窗外徐徐吹来,教室里,一堂生动的长笛演奏辅导课正在进行,讲台上是全国知名的管乐演奏大师,听课的是各地爱好管乐的中小学生。“看乐谱、听自己吹出的旋律,同时还要思考怎样吹、表达什么,否则吹出的就只是音符和节拍。”“练习时先听演奏示范,等于做作业时先看答案,音乐需要个性,没有个性的演奏,如同一篇满是华美句子的作文没有主题思想。”老师乐此不疲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这是首届“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暨夏令营活动在青岛举行,8月4日至10日,对于全国青少年管乐学习者、爱好者来说是一场音乐盛宴。

  中国管乐蓬勃发展

  “管乐是最容易普及、最容易推广、最容易发展,有巨大群众基础的艺术。”中国管乐学会主席、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介绍,我国管乐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北京市学生管乐团已达500多支,十年前,深圳地区的管乐团只有五六支,今天已发展到120多支。管乐艺术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多优势,它的演奏形式多样,舞台之上、舞台之下,室内、室外,坐着、站着、行进皆可演奏,特别是在礼仪庆典活动中,管乐因其声音洪亮、气势浩大深受人们喜爱;管乐乐器成本较低、利于普及,是群众基础广阔的原因;它还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青少年参加管乐团,一起学习,有配合有分工,兴趣浓厚;管乐学习见效快,对演奏者自身条件要求较少,这都是促使管乐蓬勃发展的原因。

  2004年底,中国管乐学会成立,学会邀请外国专家演出,走访国外参观学习,组织比赛、授课、展演等活动。这些年国内各地成立管乐团、举办管乐活动不少,中小学重视素质教育、艺术教育,首选成立管乐团的形式,于海作为热爱、从事管乐艺术工作40多年的艺术家深感欣慰。但同时他也看到,中国的管乐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比起欧美国家,乃至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他们的管乐团不仅在国际比赛中超过中国,而且数量也相当可观,日本的管乐团数量是中国的6倍,美国则是10倍。于海坦言,这些国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小学生二年级必须学会演奏一种乐器,故而管乐非常普及;不论民办、公立,知名还是普通,每所学校都有管乐团,甚至一个学校有室内、行进、爵士、礼仪等各种管乐团形式;他们还把管乐做成产业链,服装、乐器、乐谱等一切和音乐有关的产品都纳入这一链条。“我国有一些管乐队在演奏水平上已经可以和西方顶级乐队媲美,但乐器制造、乐谱编配、演奏方法、训练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需探索。”于海说。

  管乐教学有声有色

  辅导课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清泉抬手示意自告奋勇上讲台演奏萨克斯的同学停一停。“演奏时有身体语言是好的,但身体的晃动要跟随韵律。”他一边说一边做出示范。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王元茂在黑板上画出长笛吹奏示意图,“气息就像一列火车一直在行进,吹出的一个个音符就像中途不断有人下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铭红讲述了自己苦练双簧管的早年经历,“如果每种乐器都有颜色的话,我认为双簧管是紫色,它的声音像一个优雅的贵族,作曲家通常会把一首交响乐中最美也是最短暂的一段旋律写给双簧管,它一发声,其他乐器都会安静下来聆听。吹奏它需要很高的技巧,气息太大、太散会产生杂音,气息太细、太弱又吹不动,需要很充沛的气息集中成极细的一股有力的气流灌入簧片。”言语间充满感情。

  本次夏令营邀请解放军军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全国各地的著名管乐专家,安排国内外管乐欣赏、演奏家音乐会、各专业讲座等活动30多场,让营员与演奏家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互动,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与风采,以使营员更加了解、热爱管乐艺术。据于海介绍,这些演奏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他们自己也有很多学生,在得知活动消息后纷纷爽快地答应,授课、讲座、辅导、演出皆对营员免费,他们早出晚归、尽心指导毫无怨言。记者还了解到,于海也是带病而来,他身患腰肌劳损,每天都到医院打针,晚上仍疼得睡不着,“我们的梦想是5年、10年内打造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让青岛管乐夏令营成为青少年都向往的活动。”他说这番话时神采奕奕,忘记了病痛。


(编辑:路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