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陆梅林先生

时间:2012年08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白 烨

真学问 真性情

——怀念陆梅林先生

  从步入文坛以来,我就有与一些老前辈结为忘年交的机遇与幸运,陆梅林先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是我接触较早也较多,也最为敬重的学术前辈之一。从新时期的80年代起,就同他交往甚密,也从中受益颇多。在我内心里,他是一个既有真学问,又有真性情的师长,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他的一个编外学生,把他当成自己学业与人生的双重老师。他的溘然去世,学界为之沉痛,也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陆梅林先生是从马列经典著作的翻译家,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家的。他的这种由翻译立足的深厚功力,使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建立在了坚实的原著理解与原典把握的基础之上。这种坚定稳固的根基,也使他的编辑成果与理论研究,总能在同类著述中更进一步,更胜一筹。他的编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因其系统而精要,成为马恩文艺论著编选中的经典读本。他的《唯物史观与美学》的论著,高度强调唯物史观对于研究审美主客体与构建文艺美学体系的方法论意义。他以竭思殚虑地辑注马恩原作,秉要执本地阐释马列要点的方式,为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理论体系,在大架构与方法论上,都作出了极为突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有关文艺与美学的一些重要论争之中,陆梅林先生都有旗帜鲜明的观点与掷地有声的发言。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基于原著理解的高屋建瓴的全局观,纲举目张的整体观。比如,在马克斯、恩格斯文艺理论思想有无完整体系的论争中,他从纵与横的两个方面进行缜密论证,提出“分散是现象,整体是本质”的“有机整体”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不是人道主义的讨论中,他断然否定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人道主义的看法,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无产阶级的具有高度党性的文艺科学。今天再来看他的这些看法与说法,应该说那些坚定而清醒的观点,不流于片面,不随风摇摆,既是极为全面的,也是更为稳健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陆梅林先生由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筹办马列文论研究所。那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暂时栖身于前海西街十七号的后院。当时的陆梅林先生,就在一座旧楼一层靠西的一间屋子办公。房间除了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张单人床,就是夹着纸条的各类图书,摊在桌上的书写稿子,加上总是烟头堆得快要溢出来的烟缸,给人的感觉很是简陋,又有某些杂沓。每次要找他说事或聊天,想去就去了,去了他总在。而一见到你,他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你促膝而坐,倾心而谈。那时,他并不在意工作条件的差强人意,也并不在意尚在襁褓之中的马列文论所面临的种种非议,他最为关心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走向,文坛理论批评的动向,以及这种走向与动向之中隐含的一些问题。说起这些,他时而兴奋,时而沉郁,忧国之心与忧文之情,都溢于言表,殷殷可感。最让他为之上心也舒心的,是当时他所带的几个学生都比较出色,令他甚为满意,如庹祖海、陈飞龙、李心峰、熊元义等,说起他们的勤奋好学,初显的特点,他兴味盎然,如数家珍。这个时候的陆梅林,你能从那因深度近视而颇显深邃的眼睛里,感到一种掩饰不住的熠熠亮光。


(编辑:路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