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田书法:追求文人雅洁之气

时间:2012年09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泽生
1247939615628178.jpg

张瑞田现在是中国作家书画院的副院长兼秘书长,虽然27岁就加入了中国书协,但他首先是一位作家,出版过多本著作

张瑞田作品

  与张瑞田交谈,是一种快事。这不仅仅因为他的真诚健谈,更主要的是他的博学多才,和能够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张瑞田现在是中国作家书画院的副院长兼秘书长,虽然27岁就加入了中国书协,但他首先是一位作家,出版过多本著作,并在多种报刊发表过文化随笔;其次是一位书法评论家和书法家;再次是一个社会活动策划人。他游行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文学艺术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与经济之间,进退自如。

  瑞田的字是典型的文人书法,是一种有学养、境界的“雅”字。他的书法不是以横空出世的才华、气韵取胜,而是以境界和秀美取胜。他的书法,尤其是隶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方正内敛,与一般以扁取胜、以大幅度的昂头翘尾取胜的隶书多有不同;二是他以典雅、古秀取胜,精致、秀气、内劲外雅,有一种上层士大夫的高贵之气;三是书法中含有金石味,那是他取法“毛公鼎”上的铭文、散氏盘等金属钟鼎器物上的金文所致。

  他的隶书取法于汉魏时期的碑刻与摩崖石刻,尤其是《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他说:“汉隶书法,庄重、古朴,切合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尊严、诚实等内容,可以洗目养心。”

  他没学《张猛龙碑》,也许是它比较张扬恣肆,与他的内敛精神不符。其实,《石门颂》其结字也极为放纵舒展、疏朗空阔,瑞田的字结体则更加紧凑严密,但《石门颂》飘逸自然的意态,瘦劲有力的体势,却直接给了瑞田很多启发。

  《礼器碑》是汉碑中的经典之作。清朝王澍在《虚舟题跋》说:“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其实,《礼器碑》的最大长处,是在结字与章法上方正有力,又颇多变化且能保住“锋芒”,夸张有法、恣肆有度,达到了一种阴阳和奇正的完美结合。

  当然,张瑞田也学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行草《祭侄稿》,但目的不在得其形,而是得其神,比如王羲之书法中的仙贵之气,颜真卿的中直之骨。他通过临摹碑帖和读悟碑帖两种方法,将古代和现代的碑帖和手札中,自己需要的形意都揽入怀中。近年,他还想吸收秦简、汉简中的古味,以增加书法的沧桑感。

  从当代书法家何应辉、华人德、张建会、王增军、白鹤、羊晓君的作品中,他了解隶书的流变趋势,偶尔也或形临,或意临一番。

  张瑞田是一位书法手札的研究者和收藏者。他对古代名家苏东坡、黄庭坚、翁同龢等人的手札、题跋很有研究,同时还与当代很多艺术家,保持着书信来往的传统方式,既是心灵沟通又是笔墨交流,一举而两得。

  其实,瑞田并不刻意追求书法的形式技巧,而重在追求人品与学识对书法的渗透。书法之道,与诗歌等文学之道是一样的。初级阶段时,其“功夫”在书法之内,到了高级阶段,“功夫”却取决于书法之外的综合素质,比学识,更比境界!凡是一流大家,不管古今中外,不管是哪一行哪一界的,最后比的都是学识和为人之境界。王羲之、李白如此,梵高、毕加索也是如此,乃至政界的诸葛亮、李世民,科学界的爱因斯坦、牛顿,莫不如是。

  他在《启功是一面镜子》一文中,就十分赞叹启功的观点:“书坛要树三气,文气、正气、大气。”这“三气”,说的就是学识和品德。

  作为中国作家书画院的副院长、秘书长,他呼唤文人书法的回归,将现代书法从“形式至上”中解救出来,将书法线条注入思想感情,使这条接近干枯的河流重新奔腾起汹涌的浪花。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