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上的“德奥风”——听德籍大提琴演奏家、南昌大学特聘教授胡伟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2年12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林 懿

  德籍大提琴演奏家、南昌大学特聘教授胡伟,最近在南昌大学艺术楼音乐厅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令人难忘的独奏音乐会。

  音乐会以德沃夏克的《寂静的森林》拉开序幕。1893年,在美国居留一年的德沃夏克前往艾奥瓦州的捷克社区斯皮尔维尔度假,在那里,他写了不少抒发怀乡之情的乐曲,其中包括这首《寂静的森林》。胡伟先生生于青岛,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1990年留学德国并获得大提琴演奏硕士,1994年加入德国斯图加特职业乐团。身在异乡多年,想必那种静夜思乡的情怀早已被他用琴弓深深烙入曲中,音乐会开始前还有些许嘈杂,但当第一个音符飘出后,整个音乐厅便寂静了,每一个音符如叶子般附着在钢筋水泥的墙面上,缓缓柔柔的舒展开来,在不知不觉中人便已身处森林之中了。一个沉沉的低音之后一切都随之睡去,像是在做一个怀乡的梦,做一个醒来后感觉温暖的梦。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由德国的小提琴家威廉密改编成了永恒的经典,在浩如烟海的大小提琴曲目中,《G弦上的咏叹调》那优美柔婉的旋律犹如清泉溪水流泻而出。这首乐曲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可说是小提琴又如何能与大提琴相比。在胡伟娴熟的弓弦下,更多的赋予了此曲庄严与凝重。一个长音后,你就感觉自己缓缓走入到了巴洛克时期的一个华丽的殿堂中,抚摸着凹凸的墙壁,转进一个透光的房间,一本书,一把椅子,一幅墙上的画,都在向你诉说属于房间主人那久远的故事。此曲终了,《天鹅》登场,钢琴的阵阵琴音,像波光粼粼的湖水。此刻大提琴的旋律从容加入,一只高贵的天鹅缓缓滑行水面,白茸茸的羽毛闪着光芒,神态自然优雅,动物们都感染了此刻宁静典雅的气氛。天鹅继续悠悠地游过碧波,最后渐行渐远,只留下湖面上余波荡漾的痕迹。我想只要这世界上还有大提琴,那这只《天鹅》也会永远的游下去吧。

  演奏家们的音乐会少不了展示专业化演奏水平的曲目,勃拉姆斯的《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便是其中之一,胡伟的演绎呈现了难以言传的安详,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你甚至不用看都能感受到演奏者是那样的严肃,一丝不苟,让思想独自前行,苦行僧般地行走在荒漠之中,或者伫立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水之间,自嘲地凝视着自己的倒影。大提琴和钢琴的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万物开始沉浸到安宁之中。这时候的大提琴和钢琴就像是两位和谐的老人,坐在夕阳西下的草坡上,面带微笑地欣赏着对方的发言。

  音乐会后半场以一首轻快的《农民舞曲》开场,让现代都市观众的心灵和曲中的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古诺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分解和弦的伴奏谱成的《圣母颂》,到现在已过了一百多年。到今天,这首乐曲早已冲破它原先所要表达的内容,它和人们的世俗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首世界名曲。它被改编成各种器乐曲,成为音乐会上喜闻乐见的曲目之一。大提琴演奏此曲更多的展示了大提琴独特优美感人的音色,圣洁的旋律又渲染了更多的虔诚与祈祷。难怪曲终时观众席上的爱尔兰大学校长眼里注满了泪水。最后一曲《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不仅具有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共有的典雅乐风,而且还在演奏技巧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胡伟演奏得紧密又不失空间感,让人感到一气呵成的顺畅,仿佛是他心灵在歌唱。这时候观众已不再注意他拉的到底是什么,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感受,因为每个音符都是舒展开的,都是美的,速度再快也是歌唱的。

  音乐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爱尔兰大学校长说这是国际级的演奏水平,并盛情邀请胡伟教授去爱尔兰演出。南昌大学周文斌校长也赞叹这是高水准的大提琴独奏音乐会。而爱乐者们还沉浸在音乐之中。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