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游光霖(福建省美术馆馆长)

  中国不仅是瓷器之国、丝绸之国,更是漆艺之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河姆渡的朱漆大碗界定了我们用漆的历史,它和各朝代的各种各样的漆器记载了我国辉煌历史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主要有由孔子和老庄所显出的两个典型。由孔子所显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但在实现中,乃旷千载而一遇。在文学方面,则常是儒道两家,尔后又加入了佛教,三者相融相即的共同活动之场;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在漆文化至少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从战国至西汉500年的漆文化鼎盛期,还是六朝战乱及瓷器兴起导致的360年漆文化衰微期,漆艺的创造虽然代有新意、永无止境,漆艺的制作中心却兴衰更替、终有竟期。一个中心衰落了,另一个中心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崛起。其重要的动力是漆艺内在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可能性的人:他们有时是星散各地的漆艺人,有时是聚集一方的创作群体;有时则是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相当规模的漆艺制作中心。古代漆艺的创造者大多是无名氏,但他们创造的古漆器,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广的文化烙印,足以给后人开启一扇欣赏东方文明的奇异大门。

  近年来,福建作为一个新的漆文化中心正在崛起,为漆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提供了可能。所以在此时来研究闽台漆文化生态应为最佳时机。至少可以在中国文化的独特领域里留下具有抢救价值和许多难以弥补的珍贵历史影像与文字资料。

  两岸的文化、艺术同根同源,却又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分治了50余年。过去由于两岸对立,没能把对台湾的当代美术现状的研究提到学术的操作层面上来。现在随着两岸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台湾美术的历史和现当代美术的成就,应该进入大陆美术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成为一个整体。尤其是现在为促进两岸的统一,更需要在文化和情感上做更多开放的民间了解、互信的时候,两岸美术展的举办,美术史、美术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向大陆介绍台湾很好的一个管道和表明研究立场的一个平台。

  漆艺史是文化艺术史中的重要一环,台湾漆艺史的现状当然也反映了台湾文化艺术生态的许多现象。关注台湾文化艺术的生态,理解闽台漆艺的现状与传统艺术史渊源的互动关系,有助于理解过去的成就,以及现在艺术家努力的目标,既往隔阂陌生的感觉便会转化为亲切而有趣。

  笔者以为闽台两地漆文化的交流可以从如下几个阶段进行研究:

  清末,大陆福建、广东一带因经济因素移民台湾的先民,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时代,并未能将精美但费时耗工的漆工艺完整地自唐山移植至台湾,然而随着木制高级家具(如太师椅、八仙桌、神桌、神龛等)与器用的产制,亦伴随传入在这些家具或器用表面髹涂漆汁的技艺,桃园大溪与彰化鹿港是当时主要产地。当时髹涂这些家具或器用的生漆购自大陆后,于本地加熟桐油在太阳下搅拌制成熟漆以供髹涂。

  唐宋时期我国漆工艺传入日本,并发展出深具东瀛风格的漆器艺术。日本占据台湾之初(1901年),便将日本种漆树移至台湾试种,但因气候不宜(日本漆树属于寒带品种)而宣告失败。20年后(1921年)日本又引进越南漆树种子,在台中州能高郡鱼池庄中央研究所林业部莲花池试验地(前台湾林业试验所莲花池分所)试种,结果顺利发芽、成长,试种成功。同时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位于眉原的演习林(今中兴大学蕙荪林场)也试种安南漆树。五年后,莲花池试种的漆树已可采收。上世纪20年代末期(1929年)日人遂在新竹州铜锣一带大量进行安南漆树的移植,以减缓对大陆漆的依赖。1942年,台湾第一家精制漆工厂遂在铜锣设立。日据时期中叶,日人山中先生在台中市成立工艺传习所,分车床、漆器两科,教授漆器的制胎与髹漆技艺。资深漆艺家陈火庆先生(2001年去世)、王清霜先生与赖高山先生皆在此处认识漆艺之美,并习得漆艺。当时传习所内所用的熟漆都是购自日本。

  台湾光复后设立于铜锣的精制漆工厂由中国漆业公司接收,但因经营不善,于1956年结束营业,尔后台湾生漆生产重心逐渐移转至南投埔里、国姓一带。至上世纪60年代,台湾生产的天然漆多外销日本,本身尚未发展出漆器制造业。

  除了受日本漆艺的影响,台湾地区另有一支传承自福建的漆工艺。国民党迁台后,前台湾省议会秘书长陈翔斌夫人刘淑芳女士成立“美成工艺社”,聘请福建漆艺家传授技艺,制作漆器贩售。由于料贵工繁,价格高昂,1978年“美成工艺社”结束营业。虽然短暂,却也使得生活在台湾地区的国人再度认识福建漆艺,并培养出一位资深漆艺家唐永哲先生(1997年去世)。唐永哲先生曾于1964年成立振华漆器益设,推广漆工艺,并于1988年在隶属于当时台湾省建设厅的手工业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举行漆器工艺展,推广漆器艺术。

  1996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文化建设委员会辖下的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有鉴于台湾地区漆器工艺的式微,遂委托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进行漆器艺人陈火庆技艺保存与传习计画,招考十位年轻学员,为期一年,由陈火庆先生、王清双先生与黄丽淑女士传授漆艺,其间也聘请大陆艺师吴川与郑力为两位传授技艺。除了官方的传习计画,资深漆艺家赖高山与长子赖作明也单独招收学员,传习漆艺。

  近年来,两岸漆艺家的交流极为频繁,有“从河姆渡走来国际漆艺邀请展”及台湾漆艺界策划的一些活动把两岸的艺术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两岸的漆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闽台两地漆文化渊源和当代漆艺创作现状的梳理,既研究了古老流淌了数千年的漆树液在当代的各种可能性,在这普遍浮躁的年代,一定有值得探寻的生命体验:在西风东渐中如何保持足够的民族审美自信;也佐证闽台两地有着历史悠久的血缘、地缘、物缘和文化缘等亲缘关系,两地人民不但语言相通、风俗相近,生产、生活形态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也基本一致。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