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人的战地浪漫曲——导演彭丹谈电影《南泥湾》

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博

  每当“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的歌声在耳畔响起,人们的思绪总会被带回到70多年前那片曾经荒凉的陕北高原。王震,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一个个传奇般的名字,如今已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中,至今仍未出现过一部直接表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影片。向党的十八大献礼重点影片《南泥湾》,无疑吃下了这第一个“螃蟹”。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拍摄最能体现共产党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的南泥湾题材影片?原因很简单——三五九旅干的是垦荒种地的工作,明显缺乏戏剧性和故事性,这样的电影很难拍。”《南泥湾》的导演彭丹如是说。这位当年曾在香港电影圈名噪一时,如今潜心创作主旋律电影的女导演,十分希望能通过这部表现艰苦岁月的电影,展示出苦难中人们的伤痛与蜕变。

  为了尽可能凸显人文关怀,彭丹选择从一位女性柔美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影片以八路军女战士苗子的日记和心路历程为线索,不仅表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也娓娓道出了一段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杂糅的爱情故事。“影片在弘扬南泥湾精神的同时,也是一部战地浪漫曲。举例来说,一个年轻的战士受了重伤,他临终前对心仪已久的苗子说:你能亲我一下吗?一位为了革命奉献出一切的平凡年轻人,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其实说出的并不都是豪言壮语,这出自本能的要求,反而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试问我们的女主角,又怎能拒绝这样的请求?”彭丹说。

  为影片定下基调之后,如何真实还原70多年前南泥湾的风土人情,就成了压在彭丹心头的一块大石。“为了节约成本,有人提议搭景拍摄,我当即就拒绝了。”彭丹表示,“要知道,只有当你亲身进入艰苦的环境中去,不断地感受这种艰苦的细节与方式,才有可能切身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才有可能真正懂得‘南泥湾精神’的核心价值。摄影棚里的《南泥湾》,绝不可能拥有这份厚重。”

  在这种创作思路的指引下,彭丹带领剧组转战陕西富平、富县、甘泉、铜川、黄龙等地,趟过深山老林,走过冰山雪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始终驻扎于山林之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拍摄。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彭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疑问:只有还原,够吗?“答案是不够。影片要真实地体现当年南泥湾的风貌,但又不能拘泥于当年。一部没有当代意识的电影,注定不会具有生命力。”彭丹说。

  于是,在《南泥湾》中,你能发现彭丹在利用一切手段彰显革命的现代感:不时出现的特写镜头,是为了表现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那些看似随意的运动镜头,是为了迅捷地捕捉环境的状态与人物的心理;大反差的影调和冷暖对比鲜明的色调,是为了强化革命形势的复杂性……这样颇具实验性的镜头,过去甚少出现在主旋律电影中。在彭丹看来,风格化且运用恰当的视听语言,能够成为塑造影片灵魂的绝佳手段。

  当被问起电影《南泥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时,彭丹道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通过表现革命先烈的生死沉浮和精神生命历程,展示极端的物质贫困给他们带来的生理伤灼和心灵震撼,并从酸楚里提炼怀念。”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