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安澜出新秀 昼行夜泊家一年

时间:2013年01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伊红梅

  2012年,在中国工笔山水画坛上,出现了一匹频频斩获国家级大奖的黑马。他,就是现供职于淮安市美术馆(淮安书画院)的青年画家栾剑。栾剑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他的作品取材于家乡洪泽湖畔当代渔民原始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以及代表淮安运河文化血脉传承的文物古迹,“表现形式却是现代山水画创作中极少有人去尝试的工笔重彩(李魁正语)”。在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说:“山水给画家提供了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山水里肯定有你熟悉的乡土情感和渴望描绘出的境界,故乡的一条很不起眼的小河,故乡的美食、生活过的小村子,每个细节都会流淌在人一生的记忆中,画出你的感动来,这是最重要的。”栾剑的“水上的家园(淮安)”系列作品,以关注民生的崭新艺术视角和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人类生态生存空间的思索,引起了中国工笔画学术界和参观者的关注,被称之为淮安文化新现象。带着对淮安地域文化的憧憬,我们来到了这块文化厚土,触摸着它穿透千年文化时空的脉动。

古城晨曦

清江大闸旧影

淮安民居今貌

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

古城墙遗址公园 葛 华 摄

昼行夜泊家一年(工笔重彩) 栾 剑 谭鸿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地处江苏省北部,秦时置县,辖清河、清浦、淮阴、淮安四区和金湖、盱眙、涟水、洪泽四县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近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多万。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四河穿城而过,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等珠嵌其间。水,充盈着这座城市的灵秀和气度,使淮安成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淮安源自1500多年前的“淮水安澜”一词,祈意淮水波澜不惊,百姓安居乐业。在五行中,水主智,性德,尚黑。淮安凭水而生,缘水而兴,依水而建,悠悠千古,诞育了具有地域色彩浓郁的运河文化。尤其是明清鼎盛时期,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漕水转谷,千年载运,名人辈出

  民谚曰:“江淮熟,天下足。”

  深受大运河的滋养,淮安自古物阜民丰,文化遗存众多。钟灵毓秀,奕叶生贤,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精英文化与淳朴的民风相伴生,孕育出淮安历史上灿若繁星的名人志士。韩信故里遗址、胯下桥牌坊等文化遗址,静静叙说着西汉战神韩信挥戈驰骋在秦汉烟云里的英武和荣光。西汉辞赋大家枚乘的代表作《七发》,令无数的文人墨客竞折腰。吴承恩的一部《西游记》,其传播范围之广,感人之深,成为世界神魔文学经典的神话。同郑板桥、金农齐名的画家边寿民,曾居住在淮安清幽静寂的梁陂桥附近,其泼墨芦雁,驰名大江南北。民族英雄关天培的英灵被家乡人迎置在关天培祠墓里,为后人们瞻仰凭吊。被鲁迅赞为“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老残游记》,出自淮安才俊刘鹗的生花妙笔,这部晚清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百相。最令当代淮安人引为自豪的贤达俊杰,是受亿万人民爱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他具有传统美德和现代眼光,通身散发出儒雅、大度和坚韧。正是深受淮安母土文化的滋养,少年周恩来吹响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号角,他作于16岁的诗句“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引发着许多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淮安文化名人还有金石专家罗振玉,京剧名家王瑶卿、周信芳、宋长荣……淮安厚重的人文土壤,孕育了当地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在盱眙县遗存着米芾亲书的“第一山”摩崖石刻,以及苏轼、黄庭坚两位文豪的手迹。在淮安市博物馆,珍藏着中国近现代诸多文化名流专为淮安题写的藏品,不乏姚奠中、董寿平、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的墨宝。在淮安市区中洲岛清江浦楼运河楹联馆,则悬挂着现代国内知名书家讴歌淮安文化的楹联,其中包括郁建伟、李德会、庒辉、徐为零等淮安籍青年书家的力作。“昔日水沙逐浪黄,而今古道着华裳。画师蝶梦挥春管,更写天香入画堂(庒辉诗)”。一代代的淮安人,饱蘸着水的睿智温雅,饱蘸着水的开放包容,饱蘸着水的亲善祥和,共同书写着一幅中华民族水上智慧的秀美画卷,缓缓延展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年时空里。

淮安美食,水泽丰润,清鲜平和

  汲取着水的灵秀,这块文化的厚土,催生了淮安名扬天下的淮扬菜烹饪艺术。淮扬菜与粤菜、鲁菜、川菜并称为中国四大经典菜系。淮扬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溯源,散见于《尚书》:夏代即有“淮夷贡鱼”。枚乘在《七发》里,盛赞家乡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犓牛之腴,菜以笋蒲……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隋唐之际,淮扬菜已是驰誉神州,成为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苏轼在泗州留下了“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的绝唱。明清时期,随着运河水的日夜流淌,淮扬菜的发展进入鼎盛期。明代诗人顾达远离家乡淮安时也曾写下“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的乡思。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淮扬菜屡屡出现于经典名著《红楼梦》中,说明这种土生土长的地方美食,在当时已经风靡全国。1949年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共和国50周年庆典国宴会,均以淮扬菜为主。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等驰名天下淮扬菜“味为核心,养为目的”的本质特征和细致精美、格调高雅的风味特色,成为流淌在淮安人血脉中特殊的文化情结。

关注民生,薪火相传,留住记忆

  世界上每座城市的诞生和成长,都有着其文化的共性和各自独特的个性。在水文化所润养的儒雅务实、商农并举文化特质的引流下,开放、创新、亲民,已经凝汇并彰显为当代淮安城市文化品格的共性。而记录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和胎记,却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经常会隐性地表现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和保护中。淮安拥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了淮海戏、十番锣鼓、京剧(荀派)、淮剧(西路)传承基地,江苏省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淮安市文广新局局长杨斌说,建设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淮安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恒定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科学保护措施,对推动洪泽湖及周边地区非遗保护和传承,维护洪泽湖渔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增强人民群众自觉参与非遗保护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洪泽湖碧波万顷、荷香鱼跃,素有“日出斗金”之称,修建于秦代的洪泽湖大堤,被誉为“水上长城”。画家栾剑选取了他最为熟悉的渔家生活和文化遗存作为绘画创作的原始素材,绝非是出于猎奇的偶然。在淮安书画院,有个像栾剑一样醉心于艺术追求的画家部落。作为一名基层美术工作者,服务于民众是他们美术创作的原始动因。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文化的自觉,同在淮安书画院供职的陈书生、赵家葆、杜愚、张晓倩、崔竞文等淮安籍画家,纷纷拿起画笔,用水墨和油彩抒写着他们生命里的感动。淮安市文广新局深谙“艺术贵在创新,一手生活、一手传统、一手创新,画家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冯大中语),”为书画院的每位书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鼓励他们走出去写生、创作、研修,关注民生,讴歌家乡的美丽与祥和。受淮安这种人文和艺术氛围的感召,来自外省市的左希文、汪秀南、田助仁、范海龙等先后考进淮安书画院,成为专职画家。栾剑读大学时学过油画,基本功很扎实,曾经是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调到淮安市书画院任院长。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和背景下,栾剑来到了北京,先后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郭继英重彩工作室、文化部重彩高研班。在跟随中国工笔重彩大家郭继英求学期间,栾剑的思想和画技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长期的生活积淀与感悟在重彩工笔山水这块温润的土壤里发芽。在导师的指引下,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淮安地域文化的形式和语言,淮安千年的水性,被他提升成重彩表现的绘画符号:充满渔家生活气息的船屋、述说着淮安千年沧桑的河下古镇民居,记录着淮安文脉传承的清江浦楼……大湖扬帆,人水共谐。在栾剑此时的眼中,山水已不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美学理念、人文概念,是静观自然和社会之后去组合的理想家园,这个家园是水土,是养育他的水土(谢振瓯语)。”郭继英对学生们说过:空间构成了我们的存在,存在决定着意识,意识外化为文,文如其人,作为画家,其文终显于画面,比起抽象的文字,具象的画面更能直观地浓缩共性存在的理由,展现个性的审美诉求。罗中立正是通过《父亲》这个已经成为中国农耕文明时期所有农民父亲的时代性标识,完成了父亲主题的创作主体个性向人文共性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油画创作的重要篇章。栾剑的水上家园系列作品,“勇于将江南淮安的城市面貌巧妙的归结,并用综合的艺术思考进行了提炼,将西方、日本有益的元素融入中国画的多点构图、散点透视中,给人以新的视觉享受(李魁正语)”。栾剑和他淮安的同仁们会继续用中国画的独特语言,向我们解读着淮安人行走在水上的千年神话,诠释着他们对家乡水文化割舍不断的脐脉情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伴随着大运河申报世遗的步伐不断迈进,这座灵透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在美丽蝶变,蝶变后的辉煌,将会成为历史的永恒,续写在当代淮安人饱蘸着自信的画笔中。


(编辑:单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