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戏曲春晚:硬菜各有各的Style

时间:2013年02月19日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伍铱铱

  大年三十儿,央视戏曲频道给南北东西的老少戏迷们奉上了一场味儿醇、料儿足、口感新鲜的盛宴。对1套春晚仅有一个戏曲节目感到遗憾的人,在11套则过足了瘾。

  品味蛇年戏曲春晚,第一印象是味儿醇。它几乎与1套的春晚等长,肩负着辐射地方戏的责任,拿捏不好容易成大拌菜,但聪明的编导用“喜庆”这款重口味的调料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各个戏种。要欢欢喜喜过大年,那就得选《龙凤呈祥》等听名字就透着吉利的大戏,选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豫剧《花木兰》。熟悉的调子一响起来,暖融融的年味儿便跃然而出。各戏种当家的演员上演最拿手的传统戏,字正腔圆不必说了,韵味自然是醇厚得不得了。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非得多放料儿、上硬菜不可。好在咱们国家大、历史久,地方戏多得数不清,有绝活的好演员也多。从晚会开始高亢的二人台先用浓浓的西北味聚拢起人气起,平常不多见的戏曲品类便陆续登场——淮海戏、锡剧、婺剧、赣剧、云南花灯戏和正音戏……轮番上演,它们或欢快,或缠绵,或古风浓郁,各有各的Style,万变不离其宗的仍是喜庆的年味儿。

  几个小时的正餐,能讨得大众欢心还得有推陈出新的口感。正正经经的坤生乾旦是种风味,尝尝名家的另类“手艺”也很好。大青衣史依弘武旦出身,舞台上身段好,跳起外国舞也热辣辣地风情万种;“小冬皇”王佩瑜的评弹居然是正宗的丽调,不愧是苏州女儿;京剧花脸名家孟广禄另辟蹊径,推出代表作《赤桑镇》的京东大鼓版,还丝毫不带京戏味,足见孟老师在大鼓上的苦功夫。

  反串是梨园行儿过年的规定动作。帅气小生包飞在《三不愿意》里摇身一变唱起旦角,听着真是那么回事。这个节目的编排很复杂,有反串,有跨剧种联演,还有相声演员加盟。“高富帅”“白富美”等流行语制造了不输于小品的笑点;“没有20套房产的男人不能嫁”的台词,突出了讽刺。

  比反串更新鲜的是大胆混搭出的口感。秦腔、晋剧、豫剧、河北梆子、京剧被何云伟和李菁一口气全搅和到一起,接着各剧种的专业净角纷纷亮相,都是黄中大吕的嗓子,都是铿锵的旋律,因曲调的不同呈现出很有弹性的阳刚之气。于魁智和朱明瑛翻唱了老歌《回娘家》,朱老师还特意拐个弯儿唱了几句京歌来配合。最麻辣怪味的得算龚琳娜的《新颧雀楼》,用神曲之法唱唐诗,再掺点戏曲风,绝不比她的蛇年网络红歌逊色。

  与节目的流光溢彩相比,戏曲春晚的舞美是个短板,红彤彤一片,没有那么洋气。除了戏曲春晚,大年初七11套播出的《一脉千秋——徽腔京调交响演唱会》也很让人惊艳。它以开放的姿态混搭了京剧和它的前身徽剧,大批京剧演员改唱徽腔,在溯本寻源的道路上,重现了戏曲美的传承脉络,展示了海派京剧独特的味道。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