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厅透视中国书坛格局的变化

时间:2013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伟林

  当代确实是一个纷繁多样、丰富多元、激荡多变的时代,中国书法欣逢这样伟大的变革时代而赢得极大的发展。正如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在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之际所总结的:“新时期的书法艺术获得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优越的发展环境,书法的展览、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编辑出版等诸多方面均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伴随此,中国书坛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毫无疑问,书法创作和书学研究犹如鸟之两翼、舟之双楫,对书法事业的整体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书法展览和书学研讨会正是衡量书法创作和书学研究发展水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因此,若考察当代书法创作状况,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展览”这一特定的景观。

  众所周知,近10年来,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和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全国展”)是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书法展览,成为广大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竞相逐鹿的舞台。人们无不以能在上述两大展赛中一显身手乃至问鼎折桂为荣耀。同样,要考察当代书学研究状况则离不开对中国书协主办的历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及其他有关专题学术活动的关注。当然,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也为研究当代书学生态提供了一道重要的风景线。因此,本文以书法创作和书学研究的评奖为例,考察近10年来书坛格局的变化,分析当今书坛区域发展、展厅文化、审美取向等得失,并试图探寻对未来发展有意义的启示。

  启动于2001年、揭晓于2002年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和中国书协共同举办的“中国书法的最高奖”,被称为“新世纪的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对近10年来的书法考察,即以首届兰亭奖为起始。近10年来共历经3届兰亭奖、3届全国展相关重大活动,透过相关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水平和所处位置一目了然。虽说获奖情况不足以涵盖全面,但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事物的发展状况。至少它是各省、市(自治区)创作精英群体水平的PK,代表了区域较高水平。具体而言,河南、江苏实力超群,雄踞前列,形成第一集团;山东、浙江、辽宁、北京、陕西5省市实力在伯仲之间,构成第二集团;而黑龙江、河北、四川、广东等8省可视为第三集团。伴随当代书法展览文化的发展,书法作品的形式美问题成为当今热点。有意思的是,我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从2002年10月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到2011年11月的第十届全国展,“拼贴组合”型作品数量与日俱增,而无拼贴组合的较“纯净”作品的数量每况愈下,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具体来说,当代书家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觉冲击力,越来越讲究展览视觉效果及形式构成,创作者的心态也由原先的雅玩自娱逐渐扭曲转向关注作品能否打动评委而入展、获奖,在展厅展出时能否先声夺人、取悦观众。于是,当代书法的创作呈现出诸多“制作”和匠气的痕迹。在全国性的大展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色彩的争奇斗艳、图形的拼贴镶接、不同材质纸张的互相炫耀乃至仿古做旧,特别是青年作者很难免俗。书画评论家王朝瑞在评完第九届“国展”的隶书作品后发表感言:“多数篆隶作者过分注重其外表的形式,努力想创造一个十分惊人的视觉效果,总想出奇制胜,一鸣惊人。比如有许多作者把两张八尺的宣纸竖着接起来,那是六十四平方尺,大是大了,但大而不当……有的把字写在黄色、蓝色、白色接起来的大幅纸张上……如此对待隶书创作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到了第十届“国展”,上述情形愈演愈烈。书画家言恭达总结道:“心态的不平衡、审美美学体系的缺失、审美理念的脆弱、盲目跟风等,这些行为导致青年作者无法形成独立风格。突出的两大问题为:一是笔法缺失,篆书作品中一些无意义的夸张,失去了篆法基本规则,只重趣味、重形式、重视觉。二是气息下降,书法艺术追求高古典雅,应该对自己的审美取向有明确定位,强化个人艺术作品的气息意识。”

  回溯30年前中国书坛的发展格局,从区域发展来看,据笔者的考察统计,其时在创作领域,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天津这些老牌的省、直辖市居领先地位,这与上述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名家荟萃、书法篆刻组织成立较早、开展各种规模的书法活动频繁等诸多因素有关,当然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到本世纪初,上述地区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北京这些书法强省、强市继续独领风骚。同样的,在书法学术领域,学术榜上有了新的格局变化:江苏、北京、山东、河南、浙江、广东、重庆、陕西、湖北、山西受到关注,它们之所以学术强劲或得以振兴,得益于当代书法教育的滋润,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为当代书法学术新生力量的培养功莫大焉。北京、江苏和浙江自不必说,其他如山东、广东、重庆、山西等无不受惠于此。最近10年多来,这些省、市都增加了招收书法研究生的高校数量,拥有较为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人数可观的学术团队,由此积蓄起学术力量和优势。

  区域书法格局的变化、书法作品形制的变化,反映出当代中国书法经过“书法热”的洗礼,在全国范围内期望建立新秩序、书法队伍由精英化向大众化、书法风格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演变的客观事实。而书法理论界对当代书法发展的思考一刻也未停止过。“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书法艺术领域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历代文字书体的演进中显示出它特有的笔墨技法规则,而我们好多年轻的书家忽视了这些技法规则和书体形成的时代特征、社会文化心理,忽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步凝聚的民族精神。”言恭达在这里揭示出的当代青年书家的局限,正是当今书坛创作审美中的通病,发人深省。


(编辑:单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