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可持续发展要坚守什么

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葆华

尽管中国电影年产量达600余部,但有60%多的影片无法进入影院,有20%多的影片无法面世。我们仅凭几十部国产影片打拼中国电影市场的江山,而好莱坞几部大片就占进口影片票房总和的80%,狂掠中国电影市场半数以上票房,中国电影确实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国产电影创作环节上的疲软,一个表现为“虚空”创作,一个表现为队伍老化。“虚空”创作突出表现在艺术创作不深入生活,不在“场”感受,自得于宾馆写作,沙龙创作,凭空杜撰,闭门造车。队伍老化突出表现在创作队伍青黄不接,新人没有形成气候。我们呼吁,电影主管部门在政策扶助上和资金投放上应向电影文学队伍倾斜,向培养新人倾斜,让新人成长有适宜的空间环境和辅助政策;也呼吁,电影人深入生活,给创作提供便利,让贴近生活能成为文化风气;我们还呼吁,电影市场要克服抓“大”放“小”,热“外”冷“中”的商业短视。所谓抓“大”放“小”,即热衷于大片,冷落低成本作品;所谓热“外”冷“中”,则表现为热衷于好莱坞大片和外国大片,于最好档期、最好时段久映不下。而对国产片则只是应付,不尽心尽力。这种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行为会破坏我们的电影生态。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国产电影应有的放映时间外,也应实施资金补贴和平衡,对热心放映与推介优秀国产影片的影院应予资金奖励,不能让他们赔钱。

  在为中国电影10年间走向发展与繁荣局面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还必须看到另一个事实,即中国电影仍然存在着危机,面对不容忽视的巨大挑战。我们应有忧患意识。

  每年34部好莱坞大片和其他国家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业形成巨大冲击,这是影响中国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同时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中国电影还远不够强势,尽管我们年产量达600余部,但有60%多的影片无法进入影院,有20%多的影片无法面世。我们仅凭几十部国产影片打拼中国电影市场的江山,而好莱坞几部大片就占进口影片票房总和的80%,狂掠中国电影市场半数以上票房。中国电影确实面临巨大挑战。

  要继续推进中国电影奋然前行,从经济角度、市场角度看问题没有错,只是仅此是不够的。因为电影有两种本质,一种是经济本质,一种是文化本质;一种叫经济力量,一种叫文化力量。经济本质、经济力量是硬力量,表现为电影是一种产业形态,或曰电影工业。而文化本质则是电影的文化身份,是意识形态性和文化属性,这是软力量。两者一个硬一个软,不能有所偏废。

  在电影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电影业要不要坚守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变得十分迫切。各国的有识之士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而想方设法坚守本民族电影的文化身份,旨在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并把坚守本民族电影的文化身份当作本民族电影的第一推动力。

  在与好莱坞电影经济和文化双重竞争中,中国电影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这就是文化视点。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她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集中点就反映在她的民族文化上。坚守民族电影的文化身份,也就是坚守民族文化主权与民族文化安全,也是坚守民族文化尊严和民族文化灵魂。电影的文化身份被淡化了,那民族的精神就被淡化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确保中国电影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应清醒而自觉地坚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电影体系。

  (作者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