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中国电影寻求“走向世界”的传播之道

时间:2013年03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电影硬实力要与传播软实力配套

张 成

  俗话讲,酒香不怕巷子深。物换星移,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除了酿酒,更重要的还是寻销路。日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现代传播杂志社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了“2012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报告,这也是继2011年以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连续两年做此类调查研究。此举系为中国电影文化传播而探路,系统地研究域外观众的所想、所愿、所感,以求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有的放矢。

  此次调查在2011年数据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共收问卷1175份,其中有效问卷1117份,涉及107个国家,43种母语的人群。调查结果经SPSS专业统计软件处理后得到108000个参考数据。总的来看,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缓慢提升。引人关注的是,高达5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最需要改进的因素是电影故事,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故事逻辑混乱,难以理解。排除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影响,编剧依然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软肋。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解释道,这不能全怪编剧,很多高水平的编剧面对当下的买方市场是无可奈何的,市场的力量太强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解决这个难题的根本还是要先改善剧作家的生存环境。

  除了电影自身的问题,传播过程中,一些技术性的障碍也不容忽视。报告显示,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受访者都认为“字幕翻译”导致了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理解困难。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说,有受访者反映,很多中国的电影翻译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文化习惯,我们经常不理解电影中台词的含义。去年,电影《黑衣人3》在中国上映的时候,观众、网友曾热议该片中国味儿十足的翻译。如果同样的中国影片在海外放映,以当地味儿的翻译,尤其是把时下流行的本地词汇注入到翻译中,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本地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

  此外,调研结果也显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中国的喜剧电影和历史片受到外国观众的关注,有望成为功夫片和动作片之外最受欢迎的类型片;2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音乐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特征,这也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符号;研究发现,中国大陆电影、中国台湾电影、中国香港电影被外国观众当成中国电影整体接受,大陆电影的影响力超越其他两地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许多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他对中国的看法。

  总体看来,中国文化并非缺乏吸引力,而是缺乏发掘这种吸引力的智慧,还需要整合这些智慧。如王家卫的影片在欧洲艺术电影市场非常受欢迎,《花样年华》至今在法国还保持着多项放映纪录。反观国内的不少影评人、电影人在评论、研究其近作《一代宗师》时,总喜欢把其艺术性和商业性对立起来,反倒忽略了为何这些中国味儿很浓的中国故事能够顺畅地打入欧洲市场并引起轰动。王家卫如何让法国观众看懂上海弄堂里的隐秘情愫,理解中华民国武人的仪轨,这些都是他独到的点金之术,也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亟须整理的宝贵经验。报告中显示,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和电视成为国外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主要渠道,这固然对传播中国电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中国电影还应当积极进军国外影院,拓宽主流院线渠道。

  近年来,中国电影硬实力突飞猛进,更需文化传播的软实力与之配套。黄会林说,去年,中国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这在美国各大媒体上都引起了关注,美国非常谨慎地探讨了美国的文化霸主地位和文化安全问题。因此,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不仅是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自身的要求,更是出于国家文化安全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求。对此,黄会林建议,中国电影首先要解决自我认知的问题,充分发掘和利用能为世界所关注和敬仰的文化和思想资源;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研究;合拍片要保持中国电影的独特身份;建立以汉语为先导,以电影为工具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