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言为心声” ——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

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董大汗

 如今的上海电视台当家主持人,20多年前却是一个医学硕士,他就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回忆起自己当初从学医走向主持,曹可凡说,那也是因为一个因缘际会,再加上自己一直对语言比较敏感,声音也不错,读高中时对朗诵和演讲也很有兴趣的基础,不过当时还真没有想过将来会成为一名职业主持人。“那时我就读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6年制,在大学五年级时,上海电视台正好办一个节目叫《我们大学生》,栏目组希望有更多大学生参与组织和主持这个节目,于是就在全市高校遴选主持人,于是我就去报名参加了,结果还真被选中了。”曹可凡说。

  1991年硕士毕业后,曹可凡留校当了老师,这段时间的他“脚踩两只船”——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在电视台做主持。1995年,曹可凡正式从医学院进入上海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专职主持人。谈及这些年的职业主持人经历给他的最突出感受,曹可凡用了简单的4个字来总结——言为心声。“作为一名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真实的声音,所谓真实的声音既包括来自内心想说的话,也包括能够传递公众的想法和心声,而不是站在台上说一连串非常流利的废话,这是主持人最大的弊病。”曹可凡感言。

  在曹可凡看来,电视节目虽然是一个快速文化消费产品,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一些既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历史的节目就很有意义。正是基于这个认识,2004年开始曹可凡开始了一个名叫《可凡倾听》的节目,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些文艺界和体育界的突出人物和大师级人物来做一些口述实录。“我觉得一个主持不论做了多少节目,但至少要有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的节目,将来等你退休了,想想自己年轻时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就觉得非常欣慰了。”曹可凡说。

  曹可凡认为,对于主持人来说跟多时候就是一种观察,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现场一些情况要能及时应对,这样才能让节目产生出思想的火花。比如说有一年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邀请到美国老牌电影明星摩根·弗里曼来颁奖,当时我注意到他上台之后,从兜里拿出一块洁白的手绢擦了擦手,我对他的这一举动刚开始也很不解,后来当工作人员把奖杯拿上来交给他后,他就用这块手绢包着奖杯赠给获奖者,这个细节很多人可能未必注意,即便注意到未必知道他的用意,于是我就把我的观察告诉给观众,向大家解释他之所以这么做体现的是表达对获奖者的尊重,听完我的讲述台下顿时掌声四起,晚上的酒会上我碰到摩根·弗里曼就问他我的判断是否准确,他微笑地点点头,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感悟。

  谈到现在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多,曹可凡坦言他对此内心感到有几分难受。“为什么非得走这个路,尤其是主持人,国外也没有专门学主持人这个专业,我不觉得这种培养方式对学生有什么好,尽管我不反对这个专业,但我觉得可以实行双学位。一个学生从中学毕业就进入专业学习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与此同时也会使他的知识结构和阅历都受到局限。我觉得那么多学生考这个专业,不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身大概心里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曹可凡说,“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经常会感受到过去在医学院的那些训练,以及从事其他工作的那些经历,对后来做主持人都很有帮助。”

  针对观众对各电视台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的质疑,曹可凡表示他始终以一个比较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每个电视台都有它存活的道道,很多节目有其自身生存的理由。“之前有媒体说我批评相亲节目,其实我并没有批评相亲节目,我只是说有必要做这么多的相亲节目吗?在节目中应该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而不是鼓励那些反社会道德价值的东西。”曹可凡表示。

  说起现在的工作,曹可凡说《舞林大会》已经由其他同事在做,他现在除了继续主持《可凡倾听》外,还在主持一档美食节目《顶级厨师》,这个节目不仅教观众一些菜的做法,而且也是呼吁更多的人不要经常在外面吃饭,大吃大喝既不健康也非常浪费,回到家里为家人做几道菜,既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一种回归,同时也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