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文学创作不能只看市场——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梁凤仪谈短篇小说创作

时间:2013年03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就可以激荡文坛、影响天下,那也是一个长篇与中短篇小说共同发展的黄金年代;但近十多年来,文学创作越来越偏重长篇,网络小说更是以每部上百万字的篇幅进行创作。出版市场上,长篇小说成为各家争相出版的香饽饽,每年有三四千部作品面世,而短篇小说则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在一个快餐文化、娱乐文化盛行的时代,很多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快速、短小、精致的阅读,可创作、出版市场上最为火爆的却是长篇小说,这是否是一种供需的脱轨、创作的不接地气?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和梁凤仪。

  范小青表示,目前短篇小说出现瓶颈的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她不认为是创作上迎合市场的问题,短篇小说不受重视,这是文学界长期存在的现象,不能说创作不接地气。范小青指出,虽然创作短篇小说,肯定上不了杂志头条,但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它固定的读者群。虽然现在短篇小说式微,但很多作家出于爱好,依然一直在写。“我计算过,30年前,我写一个短篇,给50元稿费,如今我写一个,给500元稿费,增长了10倍,但我们的工资水平增长了160倍。写短篇,对于作家个人的经济收入不可能有什么长进——虽然这样,还是有很多创作者在写。”就读者而言,就算不搞文学的人,也会订转载短篇小说的刊物,从中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到当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趋向。范小青表示,写短篇,关键还是要创新,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尺度。

  全国政协委员梁凤仪指出,短篇小说目前出版得少,而长篇小说屡获奖项的现象确实存在,也是客观环境所致。她说,任何创作,都是应该分很多层面,抛开短篇或者长篇的考虑,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你最适合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好了,在创作上,不能只看市场。就比如现在喜剧很好卖,而你比较适合正剧甚至悲剧,那你就为了市场而去演喜剧吗?小说也是这样,没有“喜剧细胞”,是不会出好作品的。所以,对于小说家而言,自己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同时,梁凤仪表示,写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就好像今天我很有感觉,我要写长一点的文字,就去博客上写,如果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去微博写,也是一样很好的。小说也是一样,获奖、出版是一个角度,但也只是一个角度而已,关键在于是不是适合你的写作。我期望的,是文艺上要按自己的心来走,就是‘我心谈我情’;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位作家也不会跳跃出一个很大的范围。”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