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状态

时间:2013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慧瑜

 >> 在被作为旅游消费符号的意义上,孔子、老子、孙悟空、西门庆、雷锋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文化产业化有效地“磨平”了这些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文化资源,把其打造成无公害的、易保存的快餐文化。

  近些年,随着文化产业化以及文化创意经济学的发展,文化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消费主义时代改变了文化生产的样态,消费主义成为我们理解当下文化状态的关键和前提。

  消费主义时代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消费主义时代也被称为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大概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其背景是二战后欧美经济迅速恢复,在苏联等社会主义的压力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的政策。正如法国理论家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来描述处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法国社会。

  这种“消费社会”的出现密切联系着欧美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历史,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白领化及中产阶层的出现,也就是说中产阶级成为消费社会的“合法的、唯一的”消费主体。而生产的任务转移或转嫁到刚刚独立的第三世界、东亚国家等,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这种制造业进一步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大陆,以至于新世纪之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历史进程造成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过程。可以说,消费社会的出现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所完成的产业转移和新的国际分工秩序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制造业的转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去工业化或者说产业中空化的问题,这也就造成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而文化产业又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除了军工出口之外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好莱坞不仅仅是一种美国的文化商品,而且关乎美国的国家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被“产业化”并非从来都是如此,只不过是近些年,发达国家开始把文化作为支撑产业以弥补产业中空化的问题,正如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才把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学作为国家重点推动的产业,而中国也基本上是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凸显文化产业在产业布局中的位置,从这里也反证出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出现与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文化产业化对“文化”产生什么影响呢?我想举两个中国的例子,一个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这些年,地方政府为了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纷纷打文化名人的旗号,出现了对文化名人的争夺战,如关于孙子故乡、老子故乡的争论,还有的挖空心思找文化名人,如考证花果山所在地,甚至雷锋、刘胡兰等英雄人物也被开发为红色旅游资源,也就是说在被作为旅游消费符号的意义上,孔子、老子、孙悟空、西门庆、雷锋是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文化产业化有效地“磨平”了这些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文化资源,把其打造成无公害的、易保存的快餐文化。

  第二,为了提升地方知名度,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纷纷举办摇滚音乐节、独立电影节或先锋艺术节,有趣的是,这些先锋文化在八九十年代曾经被作为地下或反体制艺术,而在文化产业的逻辑下,体制恰好可以和这些艺术资源“联合”起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当然这与吸引“80后”等有实力的消费人群有关。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带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实现了文化的去政治化和去历史化,使得各类文化都可以“匪夷所思”地并置在一起,就像一个装满各种水果的拼盘一样。

  消费主义的结果就是询唤出消费者的主体位置。有人说美国是一个虚拟国家,因为美国没有实体经济,只剩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经济,这就造成消费主义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即使没有消费能力的人也要贷款消费,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消费为先”,否则中国生产的产品会因为消费不足而使得这种全球产业分工陷入困境。有趣的或许不是美国中产阶级成为“可怜”的除了消费只能消费的消费者,而是中国社会内部在这十几年中也迅速催生出比例甚小却数量惊人的小资、白领及中产消费者。这就使得中国社会本身成为当下世界的微缩版本,一方面中国经历着高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大都市又迅速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成为典型的消费主义城市。

  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最大幻觉就是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生产者的“不可见”,这成为支撑消费主义景观的最大秘密。正如走在如北京这种急速完成国际化大都市改造的城市里,有一个空间是被小心地遮蔽起来的,这就是建筑工地,或许是因为环保的原因,建筑工地要用围墙和巨大的绿布包裹起来。在这个消费主义以消费景观、把一切都景观化的时代,建筑工地正好是拒绝被景观化的,这是因为打造消费主义的乐园必须把“建筑工人”这种“物质生产者”隐藏起来或者让人们“视而不见”,否则就会破坏消费主义的“消费”幻象。

  从这个角度看,消费主义已然改写了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产业分工是高度吻合的意识形态表述。要想改变、改造这种略显保守、犬儒的后现代文化生态,我们需要迫切重新思考既定的全球产业格局。


(编辑:单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