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台湾电影《骇战》

时间:2013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许 波

虚拟与现实的互映

  ——评台湾电影《骇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数以亿计的各色人等畅游于网络间,或喜或悲、或乐或忧、或平和或愤怒,挥洒着大把的时间、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而乐此不疲。应运、应时、应事、应景而生的各个BBS论坛,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那些知名的或不知名的网站,热闹非凡。以电影的形式,艺术而形象地表现网民们的思想和生活、真实而理性地反映网络时代网络对社会和人们影响的作品着实不多。台湾影片《骇战》可以说是这为数不多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它以艺术的形式在虚拟与现实的互映中,对网络、对沉溺于网络中的人和社会进行了深刻而真诚的思考,颇有价值。

  影片以警方怀疑报社记者蓝苡晴与网络骇客King进行商业犯罪活动,进而进行调查为切入点,引出多年前的一场骇客大战,最后只剩下两名骇客King与Mimic。Mimic拼命攻击King的电脑,King却只用一秒就赢得了胜利,Mimic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多年后他运用自己的骇客技巧,精心策划了一场BBS论坛的战争,King被“制造”成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更被怀疑是为了报复前女友湘。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BBS,现实世界中的湘正承受着致命病魔以及网民人肉搜索的双重逼迫。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更为了救回心爱的女孩,King向Mimic正式宣战,让网民了解了真相……

  《骇战》在“网络战争”和温暖爱情外衣下,思考的是当下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的网络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影片所表现出的有关论坛BBS、网友的力量、人肉搜索、网络骂战、水军混战等等内容,有的放矢地针对时下的“网络暴力”进行了控诉。同时,影片还对“人多的一方,往往霸占着所谓的正义”的网络现状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思考。在影片中,无论是虚拟的BBS世界,还是现实中真实的状况,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这种思维态势,影片中众网民对于仇恨对象的无情甚至变态的攻击、对于异己的偏执甚而狠毒的打击,倚仗的便是这种“人多的正义”。当然,对他们认同与支持的对象,他们也会毫不吝惜地给予支持与赞许。

  网络暴力可以杀人,网络温暖也可以救人,网络这柄双刃剑被影片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它可以在顷刻之间把人打入地狱,亦可在刹那之间将人送上天堂,就如同影片中的女主角湘,因受到误解而被围剿、被攻击、被人肉搜索的时候痛苦得想自杀,但当误会解除、真相澄清后,却又会被网民们送上的祝福感动得涕泪直流。网络在影片中以一种矛盾而难以判断的“形式”被表现出来,真实、贴切而又无可奈何。现实中的网络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媒体工具,而是一种生态,每个现代人都有现实和虚拟中的网络两个身份、两个生命,拼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格和生活。影片表达了对网络这个生态的人文关怀,具有新鲜浓郁的网络时代气息。

  现实生活中的网络暴力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也都可以成为行刑者,其结果无论对与错,都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相信电影的创作者也明白,这种事情无法根治,只能引导,希望观众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看待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影片中对网民们的态度既非一味的称赞亦非一味的打压,因为编导知道人性是复杂的,不能单纯地以好坏粗暴论之,善良与邪恶、正义与不公、热爱与憎恶,甚至内向与外向都是相对的,编导只是将网民们的行为、将网络世界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想、去进行判断与反省。

  《骇战》对网络的表现是颇为用心的。影片对于网络上的互动、留言板、论坛等匿名留言刻画得非常生动有趣:一个大大的头像,右边出现一个对话栏的动画表情,把原本平面的网络世界以立体的方式展现在银幕上,而网络流行语、网络专有词汇等更是不一而足。影片刻意加强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战场部分,用拟人化、3D卡通化的手段将虚拟的网络变成一个个战场,形象而具象。论坛中的恶性事件、人肉搜索、千人骂战、黑客攻击等,在电影中用3D动画技术展现出来,动画版网络“水军”炫目激烈的军团作战,采用通过真人与动画形式的不断切换,虚拟的战场被赋予了实际化的意义。

  虽然都是对网络的思考、对网络暴力的批判,但《骇战》与大陆同样题材的影片《搜索》有着根本的不同。相对来讲,《搜索》的说教性更强一些,也更为沉重一些;而《骇战》则更平实一些,更温暖一些。《骇战》虽然以虚拟的网络对当下人和社会的影响为内容,但依然延续了近年来台湾电影“小清新”的特色,尤其是影片的后半部,以青春偶像剧的形式,演绎出淡淡的忧愁与温馨来。


(编辑:竞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