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项目运作中的潜在挑战

时间:2013年03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 玉

  如何进行一个跨文化项目的运作?有哪些基本原则和操作注意事项?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

  跨文化项目运作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文化差异问题,没有一剂万能药能让人们对彼此有个全盘的了解。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就要摆脱成见、更新思维、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以便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曾经成功策划过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大型跨文化展览的侯瀚如教授提出的想法值得我们深思:“项目形成的过程需要时间,误解都是不大不小的误解,其实也没有原则性的误解。这种误解其实是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对方的过程。”

  在跨文化项目的准备阶段,窍门和技巧也不少。如,到合作伙伴所在的国家走一遭,寻找能干的翻译,参加跨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能力(包括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和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合作伙伴是一个非常花费精力的事情。在记录并反思当今中欧文化对话交流的信息和观点的《中欧文化交流与合作实战指南》一书中,提供了详细的寻找合作伙伴的方法、路径、机构和网址等等,也指出需要注意的几大挑战:一是摸清环境与层级,在文化领域对合作伙伴进行定位;二是热门合作方式选择多,外国伙伴竞争激烈;三是伙伴匹配的不对称性;四是意图不明,如何分辨;五是文化合作应该是战略兴趣的结合点;六是合作模式选择“出资方和受益方”模式还是“共担经济责任”模式。

  具体到操作某一个跨文化项目,或者说文化项目所普遍涉及的管理问题,项目的资金预算和进度安排、营销传播以及监控和评估,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克劳斯·西本哈尔所著《文化管理在中国》提倡采用所谓的“常识法”来开展管理,并且提到了一些普适而有效的文化管理技巧、工具和概念。“世界各地的文化管理都可以被看作是由相关元素构建的系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一个文化机构的领导者可以使用4种基础管理工具(宗旨、领导力、组织、成本控制)来管理剧院、博物馆、舞蹈团、音乐厅或其他任何文化机构。”

  首先看资金环节。多数文化合作项目的经费来源于政府、企业基金会或者非营利组织的资助,很少一部分是靠市场化运作自筹资金。企业赞助是企业自身的一种传播形式。近年来,文化项目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但物资赞助比资金赞助应用得更为广泛。例如,某航空公司给音乐节提供免费机票,某国际知名酒店给会议提供免费会议厅和住宿等。这就要求文化管理者在做项目资金规划时,将实际需要的物资和资金分开核算,尽量找到这些物资的生产厂家,寻求他们的赞助。赞助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馈赠,企业是需要回报的,譬如赞助商可以获得音乐节的贵宾赠票,或者出席记者招待会等。回报的方式很多,双方在签订赞助合同时应在附件中写明具体的回报内容。在跨文化合作的预算编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汇率变化,中外人员应同工同酬,宣传推广经费要占项目经费的10%到15%,要控制会议成本(尽可能多召开电话会议或网络会议)。

  其次,在时间进度管理上,可对工作内容和任务进行流程分解。例如,策划一个跨文化展览,包括策划展览内容、立项、申请经费、确定双方项目负责人和工作团队、联系场地、组织作品、制作画册、邀请嘉宾、联系物流、作品投保、安排食宿、会场布置、制作折页横幅、媒体新闻发布会、开幕式小型演出、组织观众、展览期会场维护、撤展、运输、作品归还、媒体报道收集整理、总结评估等。根据每一项具体工作来估算时间,累加起来就知道整体时耗,就能大致确定展览的开幕式时间和展览周期。通常把这个进度计划制成图表,就可一目了然。当然也可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让软件自动计算成本、平衡资源分配、迅速解决进度交叉问题。项目管理软件还具有较强的项目执行记录、项目计划跟踪、实际完成情况记录的能力,并能及时给出实际和潜在的影响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欧洲和中国的文化经理人会投入很多精力和财力到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当中去,却忽略了一份非常重要的环节——营销传播。由于经费不足是文化项目的瓶颈问题,所以在营销传播环节上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书中特别强调对新媒体的充分利用,如微博平台、视频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另外,精准定位、细化受众也能增强项目在传播中的受众到达率。

  最后,跨文化项目的定期监控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欧洲文化从业者习惯于在项目结束后撰写评估报告,这与欧洲的文化拨款机制有着直接联系,必须通过报告向拨款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作出交代。但中方一般不太重视项目结束后的评估。评估也是科学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指标:可视性、效率、有效程度、影响力和可持续性。目前已有各种评估有形结果的技术和工具,但与此同时评估项目的无形结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黄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