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由“草根文化”变身时代精品

时间:2013年03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黄牛息耕图 李俊敏

人生日称孩子 张新英

  李俊敏的《黄牛息耕图》,用多层并置的手法展现了农业现代化时代黄牛“下岗”后广袤农村的生产忙;徐承波的《竹林调》,少数民族农民舞蹈出一片浓郁的绿意;卢凤霞的《萨满传承》,以民间剪纸形制绘出中国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张明云的《经济新农村》,红房绿树、阡陌交通、三远毕现……上海金山、广东龙门、陕西户县、嘉兴秀洲……谈及它们,我们不再谈那里经济如何如何,而是谈“艺术”,谈那里的人、笔下的异彩斑斓。你还以为如今的农民是“黑黑脸庞、双手老茧、不修边幅”?那你还真out了。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和农民息息相关的词语,已经变成了“书画”,画眼中所见山水田园,画心中畅想生活美景。3月25日至26日,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家家溢墨香,户户绘新枝,更是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余韵悠长。

  总能让心里颤一下

  山东日照,携龙山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而发展出颇具海洋渔文化气息的日照农民画。“山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助力农民画的发展非常迅猛,山西的农民,书自己,画自己,表现农家乐、农业丰收主题的作品非常多。”山西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穆锦清介绍。发展了40余年的户县农民画得益于古城西安久远的历史文明,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目前户县农民画已累计创作3万余件,其中428件在国内各种美术展览上获奖,4500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件被国际友人和海外机构收藏。从小在许昌“耳濡目染”牡丹文化的画家苏留英,从2000年开始至今专门从事牡丹画的创作,“牡丹题材寓意富贵吉祥,自古以来国人喜闻乐见,历史文化名人皆以诗文、绘画、雕塑来表现,如今我们也可以以它来传达强大的中国梦。”苏留英表示,自从到北京创作后,她希望牡丹画与时俱进,结合版画、水彩、油画的技法和构图,在画面中亦加入现代设计的原理,“牡丹不只是大红大绿,如何让牡丹这个大众题材艳而不俗,淡雅而有精神,我一直在探索,比如以红和黑来构成主色调,注重色彩的对比、明亮度的对比、中西画法的结合。题材普通,但我也想让艺术往高处拔,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我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随着农民接触的事物不断增多,视野也随之开阔起来,过去的农民画多反映农村的耕作、喜庆吉祥等题材,而现在的农民画充满了时代气息,例如,宇宙、大自然等,也成为农民画家笔下经常被描绘的对象。农民的绘画艺术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有的甚至是超越时代的,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表示。

  “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新样式,是中国绘画的新画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农民画富有活泼自由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构思新颖奇巧,构图充实丰满,造型多变夸张,色彩鲜艳亮丽,艺术刚健清新,表现了农民勤劳质朴的精神气质和灵活多变的审美趣味。”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家治表示,农民一手拿锄,一手拿笔,实现了真正的脑力、体力的完美结合,他们自由创作,不断超越自我,在农村家园和文化家园中描绘大地、耕耘心灵,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农民画涉及民俗、群众文化、市政宣传等多方面社会责任。”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画馆画家李俊敏认为,一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画种,产生了众多不逊色于专业艺术家的农民画大师,已成为中国美术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现在我们有很多画乡、农民画基地,也有自己的研究协会,农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画的发展和繁荣。”天津农民书画研究会原会长丁玉来说。

  谈及农民画,赵家治颇有发言权,据他分析,已经发展了60余年的中国农民画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大跃进到“文革”结束,陕西、河北、江苏等地农民画兴起,多元发展,这一阶段的高潮则是户县农民画的全国巡展,影响甚广;第二阶段是1982年到2000年,农业部、文化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大展,各地方政府也着力进行海外推广,户县、金山、东丰因此发展壮大;第三阶段则是2000年至今,农民画形成机制、形成市场,不仅技术风格日趋成熟,产业基地也蓬勃发展起来。“秀洲农民画馆有3000平方米的、5000平方米的,甚至有1万平方米的;东丰全县画家5000人,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画馆,广东龙门有个企业一下就投资2.7亿元。”他认为,当今农民画有着原生态、大众化、时代性的艺术价值:“我们能在当地找到源发的人,比如他的父辈是木匠,母亲会绣花,或者从手工活学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是农民画的两大支撑;和其他艺术不同的是,农民画是有组织、有辅导的创作,每个基地都办学习班,画家可以依据建议进行讨论,再琢磨创作;时代性更直观:农民画的是农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比如一个养牛户,画了一只大牛,牛肚子里有村路、房子,有人,他想画的是养牛给他带来的富裕生活,这是紧贴时代脉搏的。”“农民画,越看越有情趣。”赵家治说。

  “现在全国农民书画家都信心百倍,争取用自己的书画艺术作品来讴歌这个时代。目前书画市场不是太好,农民存在卖画难问题,但是书画市场是从交易层面来看,而农民画更多关注的是农民的精神生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希望农民在绘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找到乐趣。”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央视农业频道著名主持人毕铭鑫说,“农民画,总能让我心里‘颤’一下。”

  让农民画家出彩

  农民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农村经济产业化生存的新模式。广西五通镇有1000多户专门从事绘画产业的农民,整个绘画队伍达3200多人,其中20人以上的画坊就有20多家,占桂林书画市场份额的70%以上,年产值达1.3亿元;画老虎、画牡丹、画梅花、画山水……画工月收入在1800元至5000元之间,画坊老板的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年总产值达1.1亿元。甘肃通渭县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人员达3000多人,平均每天书画销售量达5万元以上,每年有百万幅作品从通渭卖出,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而在山东巨野,一个县7000多人从事绘画,每年向世界销售70余万幅作品,创收2.2亿元,巨野还不满足——他们着力加强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加强与河南、浙江、上海、西安、扬州、苏州、济南等10多个画乡在传统工艺品生产和特色产业方面的合作关系。“农民绘画的水平与市场关系是成正比的。例如,老百姓过年的时侯要创作大量的年画,寓意吉祥如意,有的是手绘的,有的是模板刻印的,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王林旭说。

  而在农民画衍生品方面,上海金山农民画也带动了周边产品市场的开拓:丝巾、挂毯、公交卡、服装、优盘、灯罩、茶壶、扇子、瓷盘、环保袋、手表、烟灰缸……百余种商品上,都能感受到农民画鲜活浓郁的气息。据穆锦清介绍,山西的农民画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运城的面塑、交城的书画、代州的剪纸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农民书画产业化、市场化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由于这是新农村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过去农民主要靠种地、外出打工安身立命,而新时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文化需求多样,农民书画产业化、市场化正成为农民从事第三产业的新亮点。

  “让农民画家出彩,这将成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今后工作的主题词。”毕铭鑫说。“但农民画毕竟是一个群众文化”,李俊敏认为,在市场方面目前不应对农民画期待值过高,“户县、金山销售额在下降,市场也面临饱和、审美疲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过于注重市场而导致对艺术的探索不断削弱、画面内容单一、大量临摹的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缺乏原创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会使农民画逐渐失去艺术感染力。据媒体报道,山西一幅农民画价格约在50元至300元,虽然不贵,但许多游人明显感到,市面上农民画的意识形态和画风都比较落伍,画法、表情、人物如出一辙,骨子里还是原来的旧模样,几乎没有突破和创新。

  创作是硬伤,但盗版可能是冲击市场最具破坏力的因素。金山农民有一件原创作品发表,立即会有几百幅盗版作品,一些作品刚获奖,还没来得及走向市场,假冒仿品就在地摊上铺天盖地了;一些原本可以卖60元至500元的作品,盗版售价仅为20元,大量假冒画严重损害了金山农民的声誉,也损害了农民画馆和农民画的权益。

  李俊敏认为,目前制约农民画发展的,还有后继乏人的隐忧,“没有队伍,一切皆是空谈”。他认为,农民画需要专业的引导,需要从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审美时尚领域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渗透。

  基于此,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日前成立了市场信息部,旨在解决市场存在的恶意侵权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恶意侵权是目前农民画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希望建立原创保护中心,农民画的画可以在这注册,有专门的律师帮助维权。但这个中心目前还在规划中,它的实施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要具备网上检索功能,农民的绘画作品通过扫描上传到网站上,但是不能每个人都没有权限地来复制作品,拥有哪些条件的人们可以来浏览、检索、复制,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此外,原著者和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原创中心能不能帮农民画家销售作品,甚至能不能搞原创作品的拍卖,都是需要事先想到并解决好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鼓励农民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留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毕铭鑫介绍,针对想买画的不知道作品好坏、普通老百姓只能靠感觉来判断的窘境,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采取了一些措施,给农民画家授予称号——“一级农民画师”、“二级农民画师”等,并相应给每个级别的画师的作品定价,人们从网上查到相应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给买家一个可信的参考。“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建立市场信息部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还农民画一个应有的社会价值,使之具备同等的市场价值。”

  而在赵家治的理想中,农民画市场应该是一个有层次的市场:有衍生品,有面向旅游市场的低端作品,有进入装饰领域的画作——“国画有的受众不懂,油画又买不起或者不喜欢,所以一些投资者和收藏家可以将目光投向农民画;还有就是面向大展、收藏的高端农民画——高端的永远只会占少数。”赵家治说。

  书画结缘

  农民画反映着中国7亿农民的心声,它是大众文化,因而也是主流文化。农民画是有组织、有辅导、有个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在民间绘画中呈现稳定、成熟、发展的态势,是其他民间绘画无可比拟的。农民画回归民间文化不是降低的体现,而是历史的复归,是民间文化生命力的象征。农民画有助于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借鉴农民画发展的经验,发掘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农民画现在不仅是简单的职业概念,它让家庭在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外,增添了艺术功能。”赵家治介绍,吉林东丰有意识地让农民画进入少年美术教育领域,进入地方校本课程;在促进新农村家庭和谐方面,农民画也可以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的现状中,如何拓展农村妇女家用补贴的来源,农民画大有可为。“画乡、画村的农民朋友有业余收入,有精神追求,刑事案件自然就少了,因为农民画致富的、盖房的、买楼的,多了去了。”赵家治说。

  “农民书画研究会,看起来是以书画结缘,更重要的是对农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农民闲暇之余不是去喝酒、赌博,而是团结起来去搞书画创作,这对于引导下一代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毕铭鑫表示,“物质世界中的城中村,我们可以通过城镇化建设让它消失,而精神领域的城中村,不可消失——借助农民画,我们可以把古代的传统延续下来。”

  作为农民,或在田间地头种植庄稼果树,或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但他们也常常坐在桌前挥毫泼墨,笔下有诗意的田间画面,有寓意深刻的书艺丹青,手中还有充满想象力的剪纸和面塑……他们秉承“耕读遗风”的生活方式,令人惊叹,更令人神往。那亦是古代中国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留续。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