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钢琴演奏家邹翔的行与思

时间:2013年04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我为何要挑战利盖蒂的“魔鬼”琴键?

——钢琴演奏家邹翔的行与思

邹翔近照

  时光回到3月23日北京音乐厅,“魔鬼的琴键”——现代巨作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全本音乐会的最后时刻,第二册第十四首《无尽的圆柱》的终曲,巨大洪亮的音流随着左右手的不断交替,一次次从低音区倔强地不断往高音区爬升,全曲以ffffffff告终。钢琴演奏家邹翔用“密集、亢奋、失控”这三个关键词来解读这首《无尽的圆柱》,也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练琴成魔的夜与昼换来这场分量如此之重的独奏音乐会。

  乔治·桑多尔·利盖蒂在1985—2001年期间创作的十八首钢琴练习曲,被公认为最富有艺术价值魅力和最难演奏的现代钢琴作品之一,不仅国内没有人演奏过,在国际上完整演奏这套作品的钢琴家也是极为罕见,邹翔的这场演奏是国内舞台首次出现钢琴家向这部象征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思维理念极限的现代巨作发起挑战,为了这场首演他付出了持久和艰辛的努力。这也是邹翔2008年在中国首演梅西安钢琴巨作《二十圣婴凝视》后的又一大胆挑战。

>> “我要用这件事情,把自己给找回来”

当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周围的人都没有对我有什么要求的时候,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没必要去做,我偏要一意孤行地去做。

  “几年前好些人劝我不要回国,说国内过于浮躁不适合做艺术,我说事在人为。回国后又有人说,他刚回来弹些音乐会理所当然,日子一长肯定歇了。回国五年了,聊以自慰的是每天练琴数小时。对自己而言,练琴不再只为演奏,而是净化为一种静心的修行,一种对浮躁的社会氛围和安逸的生活方式的无言的拒绝。”这是邹翔在微博上曾写过的一段话,像一种宣言,更有某种况味在其中。

  清醒、专注、内敛这三个关键词用在邹翔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今年33岁的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最年轻副教授,也被认为是中国青年钢琴演奏家中的实力派人物,并被国际乐坛称作演奏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最高演奏学位艺术家。“我在茱莉亚音乐学院读博士时的室友是位学导演的中国女孩,她与孟京辉熟识,有一阵孟京辉到我们那里小住,他对我说‘你千万别回国,回去太浮躁,很容易顶不住,你这么纯粹的状态,就应该待在纽约’。他的话对我是有触动的,但我认为我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尤其是中央音乐学院这样较好的学术环境,我有信心把控好自己与社会环境的距离。”2007年,邹翔学成后从美国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职,那时还处在适应阶段,“我对这个环境比较陌生,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教学任务不重,有大把的时间。恰逢梅西安诞辰100周年,我‘发愿’要挑战《二十圣婴凝视》与那时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证明我可以专注地做这样一件事。”邹翔用“酣畅淋漓”形容那时练琴的状态,家里当时没有钢琴,和学生们共用琴房,每天有规律地练琴到晚上10点,延续了学习时很纯粹的状态,那场演出的反响非常大,因为这个作品的难度系数很大,也使得国内钢琴界对邹翔有了一个十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随着演出的慢慢增多,对于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社会事务的逐渐增多,邹翔说“我会觉得开始犯懒,脑子松下来,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我虽然一直在弹琴,却没有思维那么集中的状态和平静的心境了。到了2010年,我最初想要弹利盖蒂,开始去试几首弹,发现非常困难。就因为困难,这个想法很快就闪走了。到了2011年,我的危机感进一步加重,我觉得有一双无形的手把我往另一个方向推,我觉得我跟别人没什么区别了,我怕我像孟京辉所说的那样——顶不住了。于是痛下决心,要用挑战利盖蒂全套十八首练习曲这件事情,把自己给找回来。”

  邹翔说没有什么比准备利盖蒂练习曲更能让他接近这种状态的了,半年多在琴房经历过的所有艰辛、孤独和充实也是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礼物,“当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周围的人都没有对我有什么要求的时候,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没必要去做,我偏要一意孤行地去做。我想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首先,我想找回自己,我愿意一直拥有这样的状态;另外,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够影响到我的学生,告诉他们国内还是有人不是为了钱或为了功利性的东西去挑战这样一件事情;此外,我希望来听音乐会的听众们知道,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都需要这样一份心态,要沉下来,有的事情是慢慢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编辑:子木)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