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团》:一部由照片生发的抗战电影

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月玲

  一张照片引出了一部电影,也引出一段几近被人遗忘的英烈故事。5月11日起在全国上映的电影《残团》讲述的是当时被誉为“长城抗战最后一战”的“怀柔战役”,在距北平60公里的牛栏山脚下一线,由傅作义所辖华北军第59军210叶启杰旅、218董其武旅与日军第8师团所辖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在此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中日双方从凌晨4时血战至下午7时,历时15个小时。“塘沽协定”签定后,在何应钦强令下,叶启杰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下令国军停止战斗。此战华北军击毙日军346名,击伤600百多名,国军牺牲官兵367名,受伤284名。电影《残团》正是将这一历史搬上了银幕。该片由八一厂导演蔡抒南执导。

  电影《残团》的总策划阿伦娜说,自己是从老电影人孙明经的一张老照片上了解到了这个故事。这张老照片拍的正是华北军第59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的碑文,悼念文章在傅作义恳请下由胡适撰写,书法家钱玄同书写,安徽著名石匠镌刻,胡适在纪念碑的背后写下了这样的铭文:“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这个纪念碑至今仍在呼和浩特市公主府矗立,只是纪念碑已不是原物,原碑曾被推倒,原碑文亦不闻达于人。“这段历史不应湮灭”,这是阿伦娜心中涌起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部用大写意手法虚构出一场由一支残团在“太平峪”村庄与日军进行的悲壮而英勇的“微战争”。电影在保留战争本相的基础上,以大胆的构想,建立起战争中真切动人的微叙事,深入展现战争场景的小人物,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为抗日战争出生入死的“那一群”。

  主演范雨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地说,尽管现在天气很热,但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穿上黑色的西服,以表达对先烈们的敬意。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辛苦的拍摄之余,他都与导演一齐商量如何让他扮演的伍占元更感人。拍战争场面的戏,演员很容易受伤。范雨林不但身上受伤,眼睛也受了伤。但他说,回头望望黄土地下的英烈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是我们的恩人。为了拍他们的电影,演员多辛苦都是应该的。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