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将教育产业上市简单化了?

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洁言

  最近,随着《中国合伙人》的热映,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影片中,3个合伙人从零做起,最后成功将一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送到美国上市。现实生活中,从2010年4家中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登陆美国股市开始,大批资本涌入这个市场,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始跑马圈地,大肆扩张,融资上市似乎成了不少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然而,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众多民办教育界业内人士的观点却出奇地一致: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的黄金10年已经结束,从野蛮扩张期进入精耕细作时代,不能再一味求大,应该理性对待民办教育培训企业上市。

  过去的10年,在广州卓越教育集团董事长唐俊京眼中,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10年。这是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的黄金时代,很多机构在此期间蓬勃发展,迅速扩张。唐俊京回忆,在一些城市里,某些机构或者某些品牌似乎一夜间布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扩张、融资、并购、上市,成了我们口中念念不忘的话语”。

  但是从去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各家机构普遍感到压力。唐骏京给出了一组数据:投融资的金额从2011年的2.5亿美元降到了4500万美元,整整降了80%;资本巿场的反应更直接:2011年、2012以及2013年上半年,没有任何一家中国教育公司去美国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记者注)。

  新东方是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董事长俞敏洪在当日的论坛主题演讲中,直言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大家看《中国合伙人》,本来三个人打架,突然上市了,3个人和好如初。真的是这样吗?绝对不是。”

  俞敏洪认为,早期几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给大家带来鼓舞的同时也造成了几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只要做大了就能上市,因此许多培训机构,从大老板到二老板,对教育甚至对培训,并不熟悉,带着一笔钱就进来了,完全把教育当做生意来做了。

  但教育跟别的生意不一样,不像生产一种电子产品,发现好用,就可以一天生产一万台。教育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发展规律,最后就会陷入困境。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目前,10家左右在美上市的中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有两三家已经陷入了困境。

  第二个误解是对发展的误解。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希望尽快做大做强。这样的思路曾经让新东方也犯了同样的错误。2012年新东方开了200多个教学点,而过去19年一共开了500个教学点都不到,随之而来的租金投入以及人员的花费,让新东方从前年的下半年到去年的上半年一正一反亏损4亿元人民币。所幸在去年11月发现了问题紧急刹车。

  第三个误解是对上市本身的误解。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后悔让新东方上市的俞敏洪对此感触良多。他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的话,虽然可能要面对更加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但今天的新东方应该会更好。

  “《中国合伙人》讲的就上市和不上市的矛盾,上市不一定等于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过程,而且我认为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跟上市没有关系。”俞敏洪的理由是:教育领域是以预收款支付为前提的领域,只要经营好,就不缺钱,也就没有必要为了融资上市。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赛富基金CEO阎焱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讲,上市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对于企业来说,上市利弊并存:上市后融资成本会大大降低,也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但上市也会带来运作成本的增加。

  上市的路走不通,民办教育培训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河南郑州睿源教育机构CEO牛新哲、新巨人培训学校董事长兼校长尹雄、航天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董事王小刚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未来整合将是一个主题。

  环球雅思教育集团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环球雅思先于2010年上市,又在2011年下市被培生收购。其总裁张永琪认为,环球雅思的发展经过恰恰印证了上市不是一个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或方式,只是承载着企业发展的一辆车或者一个工具,因此,上市不一定是企业的终点,即使上市了,也还应寻求下一步的发展。

  世界需要著名的教育品牌,俞敏洪认为,从这个角度讲,是可以考虑上市的。但是,把上市本身当作成功模式,一定是极其错误的,“不上市不等于目光短浅,我反而认为急于上市是目光短浅。”


(编辑:苏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