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一部戏激活一个经典——京剧《韩玉娘》澳门演出侧记

时间:2013年06月06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图为京剧《韩玉娘》剧照 李春来摄

   5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五月的热风迎面扑来,正如中国国家京剧院三团京剧《韩玉娘》给澳门艺术节带来的热浪一样。

  这一晚的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观众掌声不断。台上,唱念做打,皮黄悠扬;台下,观众品味着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唱腔,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诸多段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场的一段京胡独奏,明亮、沉缓,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主演梅派传人董圆圆声情并茂的表演,带着观众走入主人公韩玉娘的内心,将一个凄苦、坚强、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韩玉娘在哀婉的背景音乐中,向瞿家老妇和氏三次拜别,终于呜咽着掩面而去;见到赵寻手中夫君鞋子的那一刻感慨万分、“肝肠痛断”;最后与夫君重逢、自知将离开人世时“我感激你……”等唱段,无不催人泪下。

  作为国家京剧院2012年新创剧目之一的《韩玉娘》,是由李瑞环同志根据梅派经典《生死恨》全新创作改编而来。改编后的剧作,主题更突出、特色更鲜明、节奏更紧凑。在保留梅派风骨的基础之上,将原来的14场戏删减到6场,既保留了“纺纱”等经典段落,又使整个故事更凝练。同时,展示了主人公韩玉娘作为中华女性的传统道德情操,升华了一名平民女子的家国大义情怀。该剧自去年6月6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以来,已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与观众见面,并参加了“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这一次,作为“第二十四届澳门艺术节”中唯一一台京剧剧目亮相澳门舞台。

  在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看来,这部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激活了传统文化遗产,“《生死恨》的名声很大,很吸引人。从《生死恨》到《韩玉娘》,可以说激活了一个经典。没有《韩玉娘》,《生死恨》只会保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危亡之际,梅兰芳在爱国新剧《生死恨》中扮演女主角韩玉娘,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生死恨》从此成为梅派经典剧目。那么,在今天的审美意义上如何弘扬经典?站在京剧艺术基点上、站在梅派艺术基点上再来观照这样一部传统剧目,必须要有时代意识、现代意识。根据《生死恨》重新改编的《韩玉娘》,进行了不少创新。如,在舞台呈现上,传统的二道幕变为可以推拉的四扇清新素雅的屏幕,场次之间的切换更顺畅,舞台空间更简洁干净。在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上,反角儿纨绔子弟胡为的“老子他捞钱不择手段,小子我花钱不讲章法;老子敢捞,儿子敢花。这叫什么?这叫生态平衡”的台词,充满了讽刺意味和时代气息,让观众禁不住发出会心的笑声。在声腔设计方面,剧中韩玉娘离开尼姑庵逃难一段,则用了梅兰芳在所有剧目中未用过的“高拨子”曲牌,载歌载舞,入情入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戏坚持了京剧本体的审美特征和流派特点。该剧导演高牧坤认为:“近些年,京剧的话剧化、歌舞化、大制作几乎到了大肆泛滥的程度。”通过这出戏的排演,高牧坤认识到京剧用精美的“唱念做打”去呈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去表现剧中情节所阐释的人文主题的重要性,让剧中的情节为演员个性化的精湛技艺的展现提供足够空间,这是京剧传统经典剧目的魅力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观看完演出走出剧场的人们,仍然在兴奋地谈论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身边的几位女士专门从香港赶来看戏,问及感受,异口同声:“很感人,很精彩,让人热泪盈眶。”

  《韩玉娘》为什么受欢迎?从《生死恨》到《韩玉娘》,只因推陈出新,重现经典作品的魅力;从梅兰芳到董圆圆,我们看到了优秀传统艺术代有传人;从大陆到澳门,这部戏广受欢迎,缘于好听、好看、动人。

  据介绍,澳门演出之后,该剧将作为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赴沈阳、大连、青岛、杭州等地进行巡演。一部《韩玉娘》,改编自经典,也激活了经典。我们期待其延续经典的魅力,成为新的经典。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