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商业梦?文化梦?

时间:2013年06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冯 巍

  继《泰囧》打破国产片市场坚冰、正式启动了好莱坞票房神话在中国灰飞烟灭的旅程之后,《中国合伙人》以其坚实的生活原型、强大的精神正能量,将中国电影的康庄大道拓展得更加宽广,也给予了观众更多的现实触动。同样是关于三个男人的商业故事,这部电影与《泰囧》最终退守家庭、伺机再动不同,“中国合伙人”们的“新梦想”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还充满尊严感地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联想到在这两部电影之间火爆的另一部国产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样是从校园生活的罗曼蒂克到职场奋斗的曲折艰辛,《中国合伙人》也延续着20世纪80年代那一代人的怀旧故事,但校园已经从故事的主体变成了仅仅是一个缘起。走出了“象牙塔”的中国合伙人,在踏踏实实地奋斗,在努力获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三个人三十年的友谊和梦想,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也看到了中国的成长。这三个人,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不管是被定位于个性上的保守、激进与中庸,还是身份上的土鳖、海归与愤青,都在成长的道路上代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的一代”。然而,这一代人的奋斗目标似乎只被指向了经济上的成功。电影篇末出现的柳传志、俞敏洪、老干妈们,一方面带着观众从艺术世界走近了现实生活中已然成就了的商业传奇,一方面离着电影主人公们为赢回尊严而决定在纽交所挥槌的那一瞬间的文化崇高感渐行渐远。

  中国电影不能只讲过去的故事,更不能故事是现代的、精髓却停留在过去。除了怀念已然逝去的青葱岁月,除了感慨仍在涌现的商业传奇,中国的电影里还应该高扬什么样的旗帜?怀旧只是关于过去的自己、过去的中国的“梦的解析”,商业只是现在和未来实现“中国梦”的载体或途径之一,它们都不是梦想的全部,甚至不是梦想的核心部分。任何能够称之为梦想的东西,都必然包含着极为重要的一维,即精神的、文化的维度。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国的文化在向何处去?《中国合伙人》还是努力对此做出了一点点回答,但仅仅依靠成东青在“抄袭”谈判中的慷慨陈词、孟晓骏“演讲恐惧症”的深层心理诱因、王阳为了朋友情谊辛辛苦苦地“和稀泥”,仅仅依靠他们最后决定上市“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显然都无法让观众感受到“民族崛起”或者“理想万岁”的震撼。中国合伙人们的努力奋斗把梦想照进了现实,但没有照亮现实。因为观众看到的只是他人的美好梦想,看到的只是他人不可复制的成功,却没有由此发现自己的梦想在哪里,没有发现自己实现梦想的可能,没有发现自己追寻梦想的原动力。电影激励了主人公们,却没有达到激励观众的审美效果。更何况,并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与商业有关。如果“同一个世界”中人们的“同一个梦想”都聚焦于商业,不仅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如果附带一种女性主义视角的话,就《泰囧》而言,徐朗的妻子、女儿只是故事推进的道具,高博的妻子只是电话里的声音,宝宝除了妈妈,只是在影片结尾处和梦中情人摆拍了一组有着浪漫海滩布景的照片。也就是说,三个男人中只有一个“拥有”完整的家庭,而且没有得到完整的呈现。至于《中国合伙人》,应该说在这方面有所进步。三个男人都有各自钟情的对象,其中一个还演绎了一场浪漫的校园爱情。然而,一个外国女人回国了,在中国男人为她放弃出国之后;一个中国女人出国了,先是选择与中国男人分手、留在了国外,后来带着混血儿回国、与男朋友偶遇且淡然面对;另一个中国女人陪着中国男人出国、奋斗、回国,但是,同样没有完整呈现她的喜怒哀乐,同样扮演了商业故事的花絮。这些分别就是王阳、成东青、孟晓骏的爱情与家庭故事。当然,王阳还是找到了他的擅长厨艺的温和新娘,举行了温馨的婚礼——尽管在婚礼过后的杯盘狼藉中,三个男人上演了一出兄弟反目的悲情戏。在这两个最现代的商业故事中,女人从本质上是缺失的。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在怀旧故事里,三个女人成为主角,而且是主导着故事整个进程的主角。郑微先后两次对爱情的热烈投入,阮莞以自己的生命对一段已然逝去的爱情的祭奠,黎维娟从学术女转型为全职家庭主妇,于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甚至被看成是女人们爱的用力太猛的绝佳诠释。在这一场青春已不在场的集体纪念里,男人们更多地扮演了配角。戏份很重的男主角陈孝正,始终谋划的无非是他自己的事业成功,划出了一道出国、奋斗、成功、回国的经典人生轨迹。所谓的为了事业先放弃爱情、赢得了成功再重寻爱情,所谓“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不过是一个激励男人、抚慰女人的笑谈而已。关于“青春”的怀旧叙事,似乎完全归属为女人的权利。

  如果套用《中国合伙人》中的自问自答,“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那么,在今天这样的历史时刻,“让中国人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梦想是什么?”就成为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中国梦”显然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关于现在和未来的;不是关于虚无缥缈的规划,而是关于踏踏实实的努力;不是关于单一的物质丰裕,而是关于多元的文化富足;不是关于各自为营的个人成功,而是关于携手并肩的民族自强;不是关于世界一极的唯我独尊,而是关于互通有无的共生共赢。这样的梦想才是让多数人幸福的,才是可以从现在走向未来的。艺术作品当然不是理念的传声筒、不是行动的宣言书,但如果能够为打造人们心中的“中国梦”、激励人们践行“中国梦”发挥出更强大的正能量,也是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应和了这个新时代的期待与召唤。


(编辑:伟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