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儿童剧《小布头奇遇记》创视觉奇观

时间:2013年06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儿童剧《小布头奇遇记》剧照

  舞台背景大屏幕中的火车头能劝说舞台上的“小布头”,而舞台上的“小布头”也能一口气吹散屏幕里的蒲公英,屏幕中的小鸟可以用嘴把舞台上的“小布头”叼到高空后快速降落,舞台上的“小布头”也可以捡起石子扔到屏幕里的小河中溅起漂亮的水花,不倒翁爷爷可以在与“小布头”对话中从大屏幕中走出舞台……这便是日前中国儿艺首演的多媒体儿童剧《小布头奇遇记》带给孩子们的全新视听感受。

  作为2013中国经典童话年首部作品,《小布头奇遇记》改编自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童话作品,讲述一个名叫“小布头”的布娃娃因胆小遭到伙伴们的嘲笑,因怯懦错过了希望拥有她的苹苹。为寻找苹苹,小布头勇敢出发,经历一场惊险、有趣又感人的奇遇之后,不仅获得了友情,也明白了只有拥有力量、自信和智慧并能用这些去关爱他人才是真正的勇敢。

  “这个剧彻底结束了多媒体在舞台中只被当作背景的时代!”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绝对小孩》等多部儿童剧做多媒体设计的该剧多媒体设计者包尔温一语道破该剧的全新创意和核心看点。

  为了能让影响了三代中国儿童的这部作品走近今天的孩子,运用多媒体互动是80后主创团队期望赋予作品当代气息的“灵光一现”。包尔温介绍,英国1927剧团苏珊·安德拉德编导的《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给了主创人员重要灵感,但该作品强调黑色幽默等表现手法与儿童剧相去甚远。而除了此剧,这种舞台呈现方式在国内外都没有类似可参照的范本,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大胆摸索与尝试。

  该剧中对多媒体的全新运用,包尔温具体解释为两层互动。一是演员和背景的互动,即演员要把情绪传达给背景,背景也会把情绪传达给演员,这也是最难的一层互动;再有一层互动是背景画面和观众的互动,因为背景会有一些和孩子可以聊得来的东西,孩子看着画面会有联想,表达他们的情绪,剧中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延续孩子的情绪。

  “你可以看到一场戏,又看到一个动画片,同时也看到了一场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画片与人融合的一个剧。”该剧导演毛尔南介绍,该剧70分钟,多媒体占69分钟时长,参与了整个故事讲述,并一改大部分戏剧中多媒体只用于高潮部分或宣泄情感的背景的传统,开启了儿童剧创作的一个全新的方向。

  被包尔温奉之为膜拜对象的《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的精彩呈现背后是主创们4年的创排,而儿艺此次排演只有一两个月时间。“这是我导的第九个话剧,但前八个剧加起来也没有这一个累。做一个动画片一般需要一到三年时间,我们相当于做一部动画片,再排一部戏,再把戏与动画片相结合,相当于做一个动漫舞台剧,而最难的是动画与人的严密配合,只用30多天来完成,难度可想而知。”毛尔南说。

  扮演“小布头”的李明珠告诉记者,做到与多媒体完全配合交融在一起,这不光折磨了多媒体老师,也折磨了演员。演员们最初要排出来一个舞台剧的大框架给多媒体设计师看,多媒体设计师看完后结合演员的形体制作动画,制作出来后,动画与表演之间还是会有缝隙,演员就要不断进行表演调节,达到与多媒体完全严丝合缝,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在这其中,不光是形体要和多媒体交流,还需要有更强大的内心支撑,来完成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演,这是最大的难度。可能差一秒,或者是播放的时间差一秒没有合到一起,都没有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编辑:竹子)
Baidu
map